杨巨自怀秀师尊的赤红院告辞后,便驾驭飞舟缓缓驶离烟霞峰浮山。待至峰底,一眼便瞧见步雨师姐正静立等候。
步雨师姐面露微笑,款步迎上前来,说道:
“师弟下来啦,师尊她老人家可安好?”杨巨微微撇嘴,笑着点了点头。
步雨师姐又紧接着问道:
“可是让师弟去灵药园?”
杨巨闻言,脸色微微一怔,稍作迟疑后,还是点了点头。看来她已然知晓师尊对自己的安排。
见杨巨点头,步雨师姐却又说道:
“如此甚好。有师弟前往灵药园,咱们师兄妹,还有烟霞山众多炼气弟子所需炼制的丹药,想来就能充裕不少了。”
听闻此言,杨巨心中顿时涌起一阵不快,一股无名之火悄然升腾。
炼丹与种植灵植,他本就不反感,然而,就这样被指派去干活,且是为他人劳作,实在难以让他心生乐意。
毕竟大量种植灵植与炼丹,势必会损耗灵力,对自身修为的提升影响颇大。
步雨师姐似乎并未在意杨巨脸上的不悦之色,只是表示要送他一程,随后便与他并肩向西走去。
一路上,步雨师姐开始向杨巨介绍起烟霞山的情形。
怀秀师尊座下如今共有十六名弟子,其中在烟霞山修炼的有八人。其余八人,像杨巨这般,大多在宗内其他灵脉担任管事,仅有一人因年事已高返回了自己家族。
在烟霞山的八人中,修为最高者当属思琼师姐,她已修炼至筑基期大圆满。
这位思琼师姐,同时也是烟霞山的“管事弟子”,她所居之峰离师尊之处最近。
师尊不在时,峰内一应事务皆由她定夺,多数小事她亦可自行做主。
此外,除去思琼师姐,在烟霞山的其余七人,每年会有一人常驻于烟霞峰底那座两层的红玉楼中,此人为“执事弟子”,随时听候师尊差遣。
今年轮值的“执事弟子”,正是步雨师姐。像杨巨这种驻守在其他灵脉的弟子,则无需轮值“执事弟子”之位。
再者,烟霞群峰中,还有一百四十多名炼气弟子,其中不乏天赋异禀、才情出众之人。
两人向西行了约四十里后,步雨师姐停下脚步,称自己不能离开烟霞峰太远。杨巨便客气地向她告辞,随后一挥手,放出绿玉飞舟,踏上飞舟后御空而起。
随着飞舟跃上云层,向西飞去,杨巨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了许多。他心想,灵药园有木脉,于自己修炼而言倒也适宜。
况且,没有师尊在近处管束,倒也落得自在。尤其是当他想到,灵药园再往西不远处,便是无灵池。
那可是乾山之内为数不多灵力全无之地,而自己修炼三昧真火下昧,恰恰需要这样的地方。
历经炼成血魂魔火的过程,杨巨已然意识到,相较于寻常的修为提升,修炼魔火的进度对自己而言更为关键。
一路向西,待杨巨抵达灵药园时,已然是酉时一刻,灵药园的夕阳之景正缓缓呈现。
他俯瞰下方,望着灵药园的九座山峰,以及峰谷中袅袅浮动的灵药霞气,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三十年了,又回到了这个地方,看来与这里当真是有缘。”杨巨在心中默默念叨着。
只见他驾驭飞舟,径直朝着谷口南端的甲字峰飞舟崖飞去。往昔每次离峰、回峰,他都要在这飞舟崖乘坐黑风舟,如今归来,习惯性地还是先来到这飞舟崖。
飞舟稳稳落在崖上,杨巨步下飞舟,向北眺望了一眼灵药园。
依旧是雾气弥漫,不见人影,所能看到的,唯有各峰半山腰处袅袅冒出的灵药之气,昭示着此处有修士正在种植灵植。
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杨巨收起飞舟,走下飞舟崖,向北行去。
杨巨打算直接去自己壬峰的洞府瞧瞧,看看那处洞府是否已被其他灵植师占据。
他抬脚向北走去,刚走没多久,便见一道绿光从峰腰处疾飞而出。他凝神细看,那绿光已然朝着自己飞来,并很快落在眼前。
来者身着黄袍,满头银发,看上去已至古稀之年,修为达到筑基中期。此人正是灵药园管事,杨巨当年的“潘明智师叔”。
杨巨赶忙上前两步,对着潘明智躬身一拜,说道:
“弟子杨巨,重返灵药园,拜见师叔。”
潘明智见状,赶忙上前,一把将杨巨扶起,说道:
“师弟切莫行此大礼,实在是折煞老夫了。”
扶起杨巨后,潘明智似是认真端详了他一番,又接着说道:
“师弟既已筑基,往后我等当以平辈相称。况且,往后你我二人同为灵药园管事,更应平起平坐。我年长你些许,便冒昧称一声师兄了。”
杨巨闻言,只得点头应下。随后,潘师兄放出自己的飞舟,邀请杨巨一同乘坐。飞舟载着二人,几息之间,便来到潘师兄的洞府。
进入洞府,杨巨见其中布局与当年并无太大差异,阵阵熟悉的药香萦绕,不禁微微点头。
在洞府前室高台的凉亭中,二人落座,潘师兄拿出一壶极上品的灵酒。此灵酒具有极强的安养心神之效,他为两人各倒一杯,二人举杯对饮。
潘明智深知杨巨是来接替自己的,简单聊过杨巨的筑基之事后,便开始向他介绍起丹霞谷当前的情况。
出乎杨巨意料的是,潘师兄提及的第一点,竟是灵药园的火脉。
据潘师兄所言,此地火脉深藏于地下,乃是二万年前燕赤老祖亲自在此布下“赤蛟聚灵大阵”,将火脉提升,以供大乾门炼丹炼器等用。
关于此阵,从大乾门丹殿至锻铸峰呈东西布局,潘师兄将阵中共有多少阵眼、关键阵眼的具体位置,以及所用法器等,都一一向杨巨详述了一遍。
不过潘师兄也提到,此阵已运转了两万年之久,虽经大乾门历代元婴老祖加固,但目前已有衰减之势,灵药园的火力正逐渐变弱。
言罢,潘师兄从腰间取出一块红色灵玉。
只见灵玉之中,隐隐有一条赤红火蛟的身影若隐若现地游动。
潘师兄介绍道,这块玉便是操控灵药园“赤蛟聚灵大阵”的阵眼阵牌。目前这样的阵牌共有九个,分别置于丹殿、铸造峰等需要地火的灵脉。
而玉中这条如神游般的小蛟,乃是被封印其中的一头“赤焰灵蛟”的元神。
最令杨巨震惊的是,潘师兄称这头“赤焰灵蛟”乃是元婴初期的妖兽,是大乾真人老祖当年在南离修仙界的秘境“离火宫”中所斩获,后取其元神制成此阵牌。
说着,潘师兄便要将这块红色灵玉交给杨巨保管。
杨巨赶忙起身婉拒,怀秀师尊曾嘱咐,自己需几十年后才能正式接手灵药园,在此之前,他不会接受这操控灵药园火脉大阵的灵玉。
讲完灵药园火脉之事,潘师兄又向杨巨说起目前谷内灵植师的状况。
如今园内灵植师仅剩下七十三人,相较于杨巨当年初来之时,已减少了十余人。
每年能够种植出炼制培元丹、凝气丹、阳灵丹这“炼气三丹”的灵药数量,与三十年前相比,也下降了近一成。
西门师伯曾多次斥责,但愿意来灵药园的弟子实在稀少,斥责之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并且,当年的三位执事张山、李思、王尔,皆因年事已高离开了灵药园。
目前的执事弟子仅有两位,一位是十九年前来到灵药园的沈逸恒,负责园内药材的管理与派发;
另一位是二十二年前来的范云鹏,负责园内人事管理以及灵植师修炼资源的派发。
杨巨与这两人都未曾谋面,听潘师兄讲述,他只是默默点头。
说完灵植师的情况,潘师兄又讲起杨巨日后作为“灵药管事”的职责。主要有三点:
其一,每月需核验灵药园的药目,即每月所产药材、所出灵药的情况,以及送往宗内金丹师叔师伯处的灵药详情。
灵药园所炼出的灵药,先送至门内各位金丹期修士手中,再由他们向所属各灵脉分发。
每位金丹修士所能分到的灵药数量,大致与其修为相对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在宗内的地位。即便杨巨不来,怀秀师尊一脉也能获得不少。
其二,要种植门内金丹期师叔师伯指定所需的灵药。
这些灵药通常并非常用丹药,往往具有特殊用途。
不过一般价值也不会过于高昂,比如某位师叔师伯的嫡系后辈中了邪毒,需要某种特定灵药。
真正贵重的灵药,那些金丹期师叔师伯也不会指望灵药园提供。
其三,便是要炼制筑基丹。听到此处,杨巨顿时全神贯注,竖起耳朵细听。
只听潘师兄说道:
“你也知晓,本门除了丹殿,就属灵药园弟子的炼丹水平最为出色。我们大乾门每年能炼制七炉筑基丹,其中两炉会交由我们灵药园负责。
其余五炉,会安排门内其他筑基期丹师炼制,比如丹殿负责其中三炉。有时,也会请赤云山的王传化师叔出手。”
杨巨一边听,一边点头,这点他自是了解。
大乾门中懂得炼丹之术的修士,并非都在丹殿,丹殿不过是集中了门内数量最多的丹师。
像潘师兄口中的赤云山王传化师叔,便是大乾门目前唯一的一位金丹期炼丹师。
潘师兄继续说道:
“灵药园的这两炉筑基丹,近百年来一直由我一人炼制,每次都要耗费我将近一月时间,着实费力。
如今师弟你来了,往后我们理当一人炼制一炉。不过你刚刚筑基,炼丹之术还需进一步提升。
所以我寻思,接下来这三年,这两炉筑基丹依旧由我来炼,师弟你可到我洞府内全程观摩学习。”
听到这里,杨巨立刻起身,朝着潘师兄拜谢,同时心中暗自思忖:
“倘若潘师兄知晓,我在炼气期便能以血魂魔火炼出中品筑基丹,不知会惊讶成何种模样。”
说完这些,潘师兄似乎已将灵药园的情况向杨巨交代完毕。
他又喝下一杯灵酒,随后从腰间取下一个褐色乾坤袋。就在此时,杨巨察觉到有两名炼气修士来到潘师兄的洞府门外。潘师兄也停下手中动作,有所感应。
只见他将乾坤袋置于桌上,对杨巨说道:
“是沈逸恒和范云鹏两位师侄来了。我让他们进来,也好让师弟认识认识。”
杨巨微笑着点头,不自觉地坐正了身体。
潘师兄轻轻挥手,一股灵力飞出,紧接着便传来石门开启的声音。很快,沈恒逸和范云鹏两人迈着小快步,却又极为沉稳安静地走了进来。
两人脸上满是恭敬之色,每人手中各端着一个红色托盘,托盘上均放着十块青色玉简。
来到杨巨二人所在的凉亭后,两人赶忙躬身下拜,右侧的沈恒逸开口说道:
“师伯、师叔,我二人已将园内近十年的药目整理完毕,还请杨师叔过目。”
言罢,两人将托盘递向杨巨。
杨巨目光一凝,扫过两个托盘共二十块玉简,敏锐地察觉到沈恒逸和范云鹏二人神情紧张,额头微微冒汗,喉部不时干咽。杨巨将目光投向潘师兄。
潘师兄微微一笑,说道:
“我刚去迎接师弟时,便吩咐他们二人,将园内过去十年的药目一一整理出来,拿给师弟过目。往后这些事务,可都要劳烦师弟了。”
听闻此言,杨巨心中一紧,看了眼略显哆嗦的两位师侄,随后喝下杯中的酒。接着,他站起身来,朝着潘师兄一拜,说道:
“师兄,小弟刚回来,对园内诸多事宜尚不太熟悉。以往的药目有师兄您把关,必定不会出错。
师兄想必也清楚,小弟向来愚钝,学习这些繁杂之事,没有个三十年,怕是难以精通。
小弟往后,能为师兄打打下手,为我灵药园略尽绵薄之力便好。”
潘师兄听闻,看着杨巨笑了笑,既未表示赞同,也未加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