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的文海书局,真的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每日清晨,天色朦胧,书局门口便排起了长队。
那些客人早早赶来,只为能第一时间抢购到令人热血沸腾的《射雕英雄传》。
不得不说,薛宝钗在商言商,确实十分讲信用。
四宝斋在承接印书任务后,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惊人的效率。
印书速度快得超乎想象,短短没过几日,便迅速为文海书局供上了货物。
而且,所印书籍的质量更是上乘,纸张精良,印刷清晰,装订牢固。
不愧是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根基深厚的皇商,其强大的财力、物力以及高效的运作模式,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射雕英雄传》第一册一经问世,便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备受追捧。
贾玥趁此东风,迅速推出第二册,这一举措更是将书局的热度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书局内人潮涌动,人声鼎沸,账房里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从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到黄昏的最后一抹余晖,贾玥和书局的伙计们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脚不沾地。
直到书局打烊,店门缓缓关闭,贾玥才终于如释重负,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那紧绷了一整天的神经和疲惫不堪的身躯,此刻才寻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此刻,他在书局的椅子上闭目养神,实际想着另一件让他倍感困惑的事情——林如海的信。
林如海在信中,深切怜惜孤苦劳顿、独担生活重担的贾玥。
说是因自家黛玉也早年丧母,见其愁绪满怀,便共情贾玥。出于同情与关怀,他赠银聊表慰藉,望贾玥勿有负担。
至于贾玥母亲先前提及之事,林如海称来日方长,可从长计议。最后,还诚意相邀,盼贾玥中秋佳节能到家中相聚。
这封看似普通的信件,却蕴含着三个重要信息,令贾玥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其一,黛玉居然还在扬州。
在贾玥的认知中,按照原著,贾敏去世后,黛玉应该已经被送往了京城贾家,可如今这一情况却出乎他的意料,这方世界真的是充满了变数。
其二,林如海特意邀请他中秋赴宴。
中秋佳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时刻,从亲属关系上,虽然也是姑父,但亲不至此,何况他有孝在身,林如海为何会在此时邀请自己前往呢?
其三,也是最让贾玥感到纳闷的,母亲的书信,到底跟林如海说了什么?
贾玥深知,母亲与林如海之间必定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而这封信的内容,或许正是解开诸多谜团的关键所在。
贾玥作为贾政的庶子,尽管早已被逐出门去,但从血脉关系上来说,他仍然得尊称林如海一声姑父。
然而,林如海此次送来的一百两银子,实在是数额不菲,这让贾玥感到十分困惑。
林如海如此慷慨,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呢?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正想着,贾玥忽然听到柳嫂子在唤他吃晚饭。
他闻声起身,循声步入后院。
只见桌上摆放着四菜一汤,菜品虽然都是家常便饭,并无什么珍馐美味,但却透着一股浓浓的温馨与丰盛之感。
每一道菜都像是饱含着柳嫂子的心意,在这忙碌而又疲惫的一天结束之际,为贾玥带来了一丝家的温暖。
柳婶子满脸笑意,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慈爱。
她为贾玥盛上满满当当的一碗米饭,动作轻柔而熟练,随后便恭敬地站在一旁,时刻准备着伺候贾玥用餐。
她的身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
“呀!柳婶子辛苦,今儿这么多菜呢。”贾玥看着桌上的饭菜,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由衷地说道。
柳婶子笑着夹起一个鸡腿,放进贾玥碗里,嘴里念叨着:“玥哥儿,你这些日子可太操劳了,可得好好补补。”
贾玥笑着结果,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着。
讲真,柳婶子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
刚来这方世界那会,觉得菜味淡的让人入不了口,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世界的盐,是真贵,比猪肉还贵。
现在条件宽裕了些,柳婶子的菜就更有滋味了!
钱,真香……
柳婶子伺候在贾玥身边,看他吃得香,也深感欣慰。
“今儿书局新书上架,可太红火了,真是可喜可贺。”柳婶子说着说着,她的眼眶却微微泛红,声音也带上了一丝哽咽,“要是茹娘还在,看到这般光景,指不定得高兴成啥样呢。”
贾玥心中一热,他明白,柳婶子口中的茹娘,正是自己已逝的母亲。
“婶子,您快坐!”贾玥连忙说道。
“那可使不得,坏了规矩。”柳婶子连忙摆手拒绝,神色间满是坚定。
在她的心中,等级规矩是不可轻易打破的,即便贾玥待她如同亲人一般,她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本分。
贾玥见状,一边让柳婶子寻些酒来,一边又转头唤来柳叔和福生,热情地邀他们一同入座吃饭。
在贾玥看来,大家都是一起为书局打拼的伙伴,不应该被这些世俗的规矩所束缚。
可那他们一听,连连摇头,脸上写满了惶恐。
贾玥深知,这方世界等级森严,规矩繁多。
可若要带领团队做出一番事业,绝不能被这些规矩束缚,在他看来,亲民乃是领导的第一要务。
那些总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皇帝,不与下属亲近的人,下属即便有想法也不敢轻易言说,这对团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贾玥的再三坚持下,众人拗不过,最终四人团团围坐在了一桌。
“这……真真的是坏了规矩。”柳婶子坐在桌前,诚惶诚恐地说道,显得很局促。
“无妨的。我自小便是叔婶带大的,福生也自幼与我相伴,我们就如同一家人一般。”贾玥言辞恳切,目光真挚。
说完,给柳叔和福生各倒了一杯酒。
这番话,如同一股暖流,直直地淌进了柳叔、柳婶子和福生的心里,三人心中满是感动。
他们看着贾玥,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此刻,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顿饭的邀请,更是一种平等与尊重,一种被接纳为家人的温暖。
柳婶子,福生吃完饭后,便去忙活了。
贾玥和柳叔还在推杯换盏,继续着他们的交谈。
柳叔提到林府的来信,好奇地问道:
“林老爷那一百两,是让您搜寻什么珍稀古籍吗?可有老朽帮得上忙的?”柳叔知道林府老爷对古籍一类很感兴趣,希望自己能为贾玥出一份力。
贾玥摇了摇头道:“倒也不是为了古籍。”
“那究竟所为何事?”柳叔一脸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
“不知,只是一套寒暄,说中秋去林府一聚。”贾玥如实说,脸上也带着一丝困惑的神情。
“一聚?”柳叔一脸疑问。
贾玥也很纳闷,金陵到扬州虽说不远,交通还算便利,但这邀约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何况他有孝在身,该不该去,能不能去,都是个问题。
说着,柳叔像是被什么点醒了,眼睛突然一亮,仿佛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难不成?是为了那桩亲事?”柳叔喃喃道。
“亲事?什么亲事?”贾玥震惊得很,心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