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周府论道定师徒

周府。

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月亮高悬于天空,洒下清冷的光辉。

花厅之中,微风轻拂,一桌精致的酒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周围的花草在月色下影影绰绰,仿佛一幅静谧的水墨画。

周大儒微笑着抬手示意:“贾公子,一路赶来想必也乏了,快请落座。”

贾玥恭敬地拱手致谢,这才与周大儒一同在桌前坐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果不其然,话题又提及了那本书。

周大儒言道:“你这书,我已看过,甚是喜欢,真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啊。”

贾玥谦逊道:“晚辈拙作粗陋,实难入眼。”

心里却想:这书若是真好,你们成贤书院为何还要封禁?

周大儒接着说道:“不过,此类江湖传奇,儒生还是尽量少碰,能力应当用在恰当之处。”

贾玥知晓他所指的是科举正途,应道:“晚辈书中所述故事,看似只是江湖传奇,实则与家国命运、苍生疾苦紧密相连。”

“哦?”周大儒放下酒杯,目光灼灼,“愿闻其详。”

贾玥沉稳应答:“晚辈以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论是入朝为官,还是于江湖行侠,皆是为了黎民百姓。”

“好!”周大儒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

周大儒轻抚着扇子,说:“你这文采实在不错,你平时读些什么书?家中可请了先生?”

贾玥谦逊答道:“先生过誉了,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晚辈都稍有涉猎,不过是胡乱自学罢了,学得杂乱。只因晚辈家中贫寒,实在请不起先生教导。”

“自学能达如此境地!”听闻此言,周大儒神色一惊,不禁由衷赞道:“如此才华,实属难得!学得杂也并非坏事。”

“先生谬赞。”贾玥恭敬地起身敬酒。

觥筹交错之间,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酒已数巡。

三人都已是面色泛红,眼神迷离,都有了些醉意,却依旧沉浸在这愉快的氛围之中。

贾玥也有些微醺,说话间带着几分醉意:“晚辈能与先生和李兄共饮,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周大儒也端着酒杯,晃晃悠悠地说道:“今日这酒,真是喝得畅快!”

酒精的作用逐渐在身体里蔓延开来,话语也越发多了起来。

周大儒带着酒意道:“读书诚然乃正道之举,然而却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家中埋头苦读,贾公子,不知你对当下的朝堂之事是否有所知晓?”

“晚辈不知。”贾玥如实回答。

确实,他来到这方世界不过数日,为了生计每日忙碌,尚无闲暇去了解这些。

周大儒接着酒气上涌,说道:“赵党乃以文华殿大学士赵鸿祯、礼部侍郎林佑贤为首,其众多来自江南之地,皆为新兴官僚。而王党者,以忠靖侯史鼎、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为首,其要者多为出身北方传统世家大族。”

贾玥默默听着,未发一言。

他心中想着:王子腾,王家的,不就是那个薛蟠的舅舅?忠靖侯史鼎是谁也就好猜了。

周大儒继续滔滔不绝地说:“此二党于施政之理念,其差异甚巨。赵党倡行新法,极力鼓倡商业之发展,轻减农人之赋税,旨在增强国之经济;然王党却执意遵循旧制,重农为本,以为商业之发展必乱社会之序。”

贾玥微微点了点头。

他心里想着:王家史家自然不想发展商业,不然怎么维持四大家族的垄断呢。

周大儒又醉醺醺地道:“于边患问题,赵党主以和谈为要,欲借贸易与文化之交以安边域;王党则决然而主战,必以武力解边患,言为护国家之尊。于人才之选,赵党倾于不拘一格,只须具真才实学,不论出身;王党乎,则更重门第与资历。”

贾玥点点头。他心里清楚,这王史二家这般作为无非是为了自家的利益,不过在《红楼梦》原著中,王子腾后期还会数次升迁,而在程高本后续中,只说王子腾在赴任途中病故,所以,这赵王党争的结局着实难以预料。

周大儒感慨万千道:“赵王党争致使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官员们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哪还有心思为国效力!”

贾玥长叹一声:“如此党争,着实不是国家之福啊!”

周大儒借着酒意问贾玥:“倘若你有朝一日入朝为官,也将会在朝堂之上遭遇各类思想主张,你会如何自处?”

贾玥知晓这是在考他,略作思索,说道:“晚辈书中郭靖,于成长之途,直面诸多武学流派及理念。江南七怪重实战与侠义精神,马钰授其内功心法及道家思想,诸般不同理念在其内心相互冲荡、融合,方成就郭靖如此盖世英雄。”

贾玥神色一正,郑重其事地回答:“晚辈将如郭靖兼容并蓄诸般武学一般,汲取各方思想之精粹。然而,无论吸收多少,晚辈都会以拯救天下苍生作为核心,此乃晚辈恒常不变之本心。即便身处朝堂的洪流之中,晚辈亦会坚守本心,不被偏激主张所左右,令诸般思想皆为造福百姓苍生。”

周大儒轻抚胡须,开怀大笑,满脸皆是欣慰之色:“妙!妙!贾公子心怀天下,见识高远卓群,实在是难能可贵。”

贾玥见时机已然成熟,起身恭谨地说道:“先生过誉了,晚辈一直怀揣着折桂之志,入仕之愿,渴盼能够为天下苍生做些实事。今日有幸得见先生,深深感受到先生学问渊博高深,品德高尚清正,恳请先生收晚辈为徒,让晚辈能够在先生门下学习,践行抱负。”

周大儒欣然答应:“哈哈,贾公子既有如此志向,老夫自然求之不得。这两日你得空便来书院报到吧。”

一旁的李文景满脸欢喜,拱手说道:“贾兄,日后咱们便是同门师兄弟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贾玥满心欢喜,再次向周大儒和李文景行礼致谢。

晚宴在欢声笑语以及推杯换盏中圆满落幕,贾玥双颊带着酒后的红晕,脚步略显踉跄地踏入了夜色之中。

离开周府没多远,拐进一条偏僻的街巷。

四下里寂静得有些诡异,唯有他拖沓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单调地回响。

贾玥深吸一口夜里的凉气,试图让自己清醒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