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是亲子教育最好的方式(4~5岁)》:我喜欢亲妈妈——适当分离有利于孩子建立性别认同
- 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帮助孩子社会化(3~7岁)
- 胡慎之
- 2093字
- 2025-02-12 17:18:33
小豆子故事场景/4岁
我很喜欢亲妈妈,每时每刻都想亲她。
有一次,妈妈在停车,我又凑上去亲了妈妈一口,亲得妈妈满脸口水,哈哈哈,好玩儿。
豆子和妈妈的“蜜月期”
豆子在4岁左右时,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习惯:他特别喜欢亲妈妈,有时还要用舌头舔妈妈。
4岁时是孩子和妈妈的“蜜月期”,孩子会特别听妈妈的话,像不到1岁时那样依恋妈妈,同时对爸爸有点排斥。例如,我想陪豆子睡觉时,豆子会说:“我要妈妈陪。”刚开始豆妈非常享受和豆子之间的互动,但脸被口水涂满确实让人恼火,豆妈也会有些烦躁。豆子每次得逞,都像搞恶作剧成功一样开心。有一次豆妈在停车,他也凑上去亲豆妈,亲得豆妈满脸口水。
不过,豆妈能理解豆子的行为,因为豆子马上要面临一个重要的分离期,豆子这样做是在表达不想和妈妈分离的心情。没有一个孩子愿意主动和妈妈分离,但这样舔似乎有些过分,所以我们告诉他:“你可以亲,但是不能用舌头舔。”
我开玩笑地对豆妈说:“哈哈,现在是儿子和你最亲近的时候,你要好好享受你们的‘蜜月期’。”这段时间,豆妈和豆子关系融洽,豆妈觉得豆子特别乖巧、懂事,是妈妈的贴心小“暖男”。
豆子在这个时期特别热爱生活,对任何事物的态度都充满正能量,而且特别维护妈妈,例如,会帮豆妈拿毛巾和鞋子,会一本正经地告诉豆妈哪些事情有危险,是不能做的。豆子在家里特别安静,以前喜欢挂在嘴边的“屎尿屁”的“脏话”也慢慢没有了。
最有趣的是,豆子经常提醒大人要遵守外界的规则。例如,过马路的时候,他会说:“红灯停,我们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不然会很危险的。”豆子还学会了自我控制,吃饼干的时候会说:“哎呀,我今天已经吃了三块饼干,不能再吃啦。”他已经明白有些事情自己做得到,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到。他接受了外公下围棋比他厉害的事实,回到家看不到妈妈时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焦虑了。
很多妈妈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听妈妈的话,好像之前那个调皮捣蛋的、经常说“不”的“熊孩子”已经消失了。
在孩子与妈妈的“蜜月期”中,爸爸容易因为被忽略而产生失落感。比起爸爸,孩子更愿意维护妈妈。例如,豆妈有时会开玩笑地说:“豆子,爸爸今天做错事了,你批评一下爸爸好吗?”豆子就会马上对我进行“教育”。
其实有些争吵和批评是大人之间的玩笑,但是豆子认为维护和妈妈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意味着家庭关系正在被重新建立。如果爸爸在关系中被边缘化或者主动放弃了这段关系,那么孩子就可能会替代爸爸照顾受伤的妈妈。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更容易感受到父母间的冲突,且倾向帮助妈妈,妈妈会比较安心。有些妈妈对婚姻或者丈夫比较失望时,会转而把孩子牢牢控制在身边,希望孩子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爸爸被边缘化后怎么办
爸爸被排斥在外后,往往需要通过努力才能挤进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中。
女孩在爸爸挤进来时,会认为只要和妈妈一样就能得到爸爸更多的爱,所以对妈妈会有更多的认同感。
男孩在爸爸挤进来时,会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关系,即妈妈由爸爸关心、爱护,这时他会主动退出,与妈妈保持良好的关系,并认同爸爸的行为。
当然,有些爸爸在挤进来时也会被排斥。一旦妈妈排斥爸爸,孩子也会认同妈妈的行为,爸爸被边缘化的感觉会更强烈。不同家庭中的爸爸面对这样的情况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
第一种,如果夫妻关系紧张,爸爸就会撤离,并把孩子推向妈妈。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爸爸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自由”。
第二种,如果夫妻关系和谐,爸爸就会告诉孩子:“妈妈是你的亲人,也是我的亲人。”让孩子和妈妈慢慢分离,同时也帮助孩子成为更加强大的人。
豆妈在这个时期做得非常好,和豆子保持了适当的距离。例如,豆子特别希望妈妈陪他睡觉,豆妈会说:“豆子,你已经长大了,是真正的男子汉,可以一个人睡了。”豆妈帮助豆子认同自我,豆子也在豆妈的鼓励下尝试独立面对问题。
亲子关系影响孩子对父母的认同
在一些家庭中,有些爸爸因为对妻子比较失望,把感情投注在女儿身上,父女间越来越亲密。而女儿和爸爸的亲密关系会激发妈妈的愤怒或者妒忌。这时,妈妈会把女儿推开。这种分离对孩子比较残忍,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如果孩子和妈妈亲近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爸爸也没有更好地支持孩子,孩子就会陷入孤单、失落和委屈中。渐渐地,孩子会认同自己是糟糕的人,不值得被爱,对女孩来说尤其如此。如果女孩经常被妈妈责骂,她会放弃自己的想法进而认同妈妈,长大后就会成为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因为她觉得自己不被认同是正常的。
因此,亲子关系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认知,还包括他们对父母的认同。
帮助孩子渡过性别认同的关键期
很多研究发现,一些孩子之所以变得中性,是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强烈地认同了一个人。
看到妈妈一直处在悲伤和痛苦中时,有些女孩会在潜意识里希望拯救妈妈,让妈妈脱离苦海,这些女孩成年后会变得特别中性,身上会具备某些男性特质;有些男孩则因为在幼年时期身边没有可以认同的、很好的男性榜样,长大后缺乏男性特质。
在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夫妻关系是否和谐对孩子的性别认同非常重要。
第二,男孩需要和妈妈适当地分离,学会独立;女孩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同,成为自我价值感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