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蜕变**:从文弱学生到铁血班长,六年军旅生涯让小李在荒漠驻训中淬炼出坚韧品格,成为全团最年轻的带兵骨干。
-**绝境考验**:代号“雪狼“的高原演习中,小李带领侦察分队遭遇特情,必须穿越三十公里无人区获取关键情报。
-**生死抉择**:面对断崖绝境和追兵威胁,小李在战术智慧与战友生命的权衡中做出惊人决断。
荒漠的月光像淬火的钢水泼在砂砾上,小李摸了摸迷彩服左胸处崭新的“班长“臂章。这是他入伍第六年,也是驻训西北戈壁的第三个春天。
帐篷外传来新兵压抑的抽气声。撩开防寒门帘,十八岁的陈默正对着红肿脚踝发愣,作训袜黏在溃烂的冻疮上,血迹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气里凝成冰碴。
“报告班长!我...“新兵慌慌张张站起来,作训靴里发出液体晃动的轻响。小李抬手制止他的解释,单膝跪地解开自己背包,掏出自制的骆驼刺药膏——这是去年追捕越境分子时,维吾尔族老猎人教他的土方。
“把袜子脱了。“命令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明天要穿越黑风口,你想让全队背着你爬冰崖?“
陈默咬着牙撕开皮肉粘连的布料。月光下,新兵脚踝的溃烂处泛着不正常的青紫,小李瞳孔猛地收缩——这是高原坏疽的前兆。
帐篷外突然响起尖利的警报。三短一长,是紧急集合信号。小李抓起战术背心,余光瞥见陈默正偷偷把作训服下摆塞进裤腰——那里藏着一截绷带,血迹正从墨绿布料里渗出来。
“红蓝对抗提前了?“副班长王猛冲进帐篷,防弹插板撞得叮当响。这位参加过国际侦察兵竞赛的老兵此刻眉头紧锁,“气象站刚通报,喀喇昆仑垭口正在形成暴雪云团。“
小李将最后一条止血带塞进急救包,战术手电的白光扫过电子沙盘。代表蓝军的红色箭头正呈钳形向327高地合围,而他们的侦察分队卡在两条冰河交汇的死角。
“指挥部命令我们放弃既定路线。“电台兵递来译电稿的手指结着白霜,“改为穿越鬼见愁峡谷,十二小时内抵达鹰喙崖建立观察哨。“
帐篷里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新兵们可能不知道,但每个老兵都记得三年前那场事故:整整一个侦察班在鬼见愁峡谷失温,找到时遗体保持着背靠背取暖的姿势,枪栓都被冻在了保险位置。
“电台静默,轻装简行。“小李将地图折成巴掌大小,“王副班带尖刀组前出探路,陈默跟着我。“他故意忽略新兵瞬间煞白的脸色,“医疗包我背,但你要是掉队...“话没说完,防红外斗篷已经罩在陈默肩上。
暗夜里的行军像在墨汁中泅渡。夜视仪滤出的幽绿视野里,冰塔林如同巨兽交错的獠牙。陈默第三次滑倒时,小李终于扣住他的战术携行具:“抓住我的防弹插板边缘,跟着我的脚印走。“
队伍突然停滞。前方传来王猛压低的声音:“断崖,三十米垂直落差。“战术手电扫过之处,冰层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小李摸到腰间的尼龙绳——只有二十米。
“班长!“陈默突然指着东南方,“那边冰面有裂痕,可能是雪崩堆积层。“新兵的声音带着颤抖,“我在大学选修过冰川地质...“
小李的瞳孔在夜视仪后微微收缩。他想起今早帮陈默处理伤口时,瞥见对方作训服内袋露出的校徽——国防科技大学。这个总是沉默的新兵,或许比他想象中更有价值。
“王猛,带两个人去测冰层厚度。“小李摘下防寒面罩,呵出的白雾瞬间在眉梢结霜,“陈默,画个地形剖面图。其他人原地警戒,五分钟后...“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