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给此人找点事做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227字
- 2025-04-11 18:00:15
张温的这番话,引起了太常卿马日磾、大鸿胪卿周奂、少府卿杨彪、御史中丞皇甫嵩等人的赞同。
连曾为董卓属吏的将作大匠刘艾,也有深有同感。
诸人都是家大业大,谁的家中没有犯点事呢?像刘嚣那样苛刻,没有哪个人能够置身事外。
司隶校尉刘嚣顿时色变,犹豫着是否要当场请罪,以求得众议的从轻发落。
光禄勋卿宣璠却道:“依臣之见,乃是营造未得其法,扰动地脉,遂有地震之事。臣听说,近来宫中营建承明殿,有地基无故塌陷,殿柱无风倒伏,足为其征。”
将作大匠刘艾一时愕然。这宣璠,不是太师的亲信么?怎么就弹劾自己了?
宣璠没有理会刘艾的目光。他知道这番话说出来,必然得罪这位负责建造承明殿的二千石重臣。
可他必须这么说,否则责任归于刘嚣,岂不是说董卓自己也有责任么?
他可是很清楚的知道,刘嚣的行动,都是直接出于董卓的安排。甚至他那天也在场,只是提早离开了片刻。
“必是如此,”董卓果然连连颔首,问刘艾道,“子芳可有话说?”
刘艾能说什么呢?
说地陷是因为原本的地基下有窖洞?说柱倒是因为他要节约经费、用了先汉残留的旧柱?
董卓都直接点他的名了,按照他素来的了解,显然是想让他承担一下责任。
于是他避席而起,向董卓请罪道:“臣惭愧,有负太师的嘱托。”
董卓点了点头,对他的表现颇为满意:“你初任此职,不得其法,亦是情有可原。念你执事有劳,也不予以惩罚了,且先解任归家罢。”
他对自己人还是很宽容的。
于是,这场小朝会,以替换司空、罢免将作大匠的结果落下帷幕。
司徒王允随着众人告辞,却被董卓单独留下:“司徒留步……方才议事,司徒何以不发一言?”
王允随口道:“只因近来多有纷扰,又遇到京师地震,心有所忧,故而不及于议论。”
“原来如此,”董卓笑道,“司徒一向操心国事,忧劳甚重,我固知之;自朝廷西迁以来,司徒勋劳为朝臣之最,当酬以大县之封!”
除了司徒、尚书令王允,董卓准备封侯酬功的,还有光禄勋卿宣璠。
刚才宣璠的表现很好,显然对那空缺的太尉之职仍有觊觎。但董卓还是更需要他执掌光禄五署郎卫,只能改以封侯作为酬报。
面对这番拉拢,王允依然没多少精神,继续敷衍了几句,再次提出告辞。
董卓只道他急于回去治事,也不多留他,吩咐吕布送他出门,并当面交待道:“今后司徒来访,一切尽可放行,无须阻拦。司徒为你州中先贤,平时亦可多加亲近。”
……,……
回到尚书台,有黄门侍郎钟繇已经等候在台中,向王允回报道:
“回禀司徒公,黄门令苗祀说,后宫掖庭那边一切尚好,只是折了一二廊柱,并未伤人,请司徒公勿要担忧。陛下已御东配殿,吩咐下臣等王司徒回来,便请前往相见。”
王允微微颔首。他知天子近来用心学业,难得主动召见朝臣,于是瞑目养气一番,很快恢复了平日的庄重仪态。
在东配殿见到天子,刘协问他道:“适才有姑母阳安长公主来见,言司隶校尉刘嚣妄为,三辅一带多受纷扰。司徒公可知其事?”
“此事有之,”王允直言道,“如今又加之以地震,老臣担心人户会纷纷出逃。”
“或许没有那么严重,”刘协安慰他,“毕竟秋收在即,民众难道会放弃劳作半年的收获么?只要刘嚣安分下来,事情就有挽回的余地。”
王允诧异的望向天子。
人说天子聪慧,还真是不一般!而他今日颇有恍惚,居然没想到此节。
否则的话,前一会卫尉卿张温弹劾刘嚣,他必定会帮上一把,哪怕拂了董卓的意,也是在所不惜!
或许现在还不算晚……
王允抖擞起精神,向刘协拜揖道:“陛下所言甚是!老臣一定尽力挽回。”
“既如此,朕倒有个想法,”刘协笑道,“何不在司隶大举征辟郎官?一则振奋州内民气,挽回因刘嚣妄为而低落的民心;二来也给刘嚣找点正事做,让他无暇祸害州内。”
“朕曾有闻,人之初,性本善。征辟郎官,乃是可以留下美名的善举;而祸害州内,则是让家族蒙羞的恶行。”
“朕不相信,把这两个选择给他,他会一意孤行的继续作恶,毫不在意自己和家族的名声。”
听刘协说有个想法,王允起初颇为警惕。
莫非陛下又要作妖?
可是,等他说出这番话,王允却意识到,这办法还真可行!
身为司隶校尉,刘嚣有两大职权。除了负责纠察百官以下、以及司隶七郡内的犯法犯禁者之外,他同时也是司隶的长吏。
其他州牧或刺史所负有的职责,他也同样负有,其中就包括配合朝廷征辟人才。
不仅如此,去年西迁长安以来,光禄勋下的不少郎官都选择了弃职回乡;而因着关东、河北起事,各州道路不靖,今年的孝廉、茂才征辟情况也大不如前,很多郡国都没有上报。
也就是说,朝廷现在正是急缺郎官的时候。
虽然只在司隶一州之内征辟,能够发掘的人才颇为有限,但总是能充实一下朝廷罢。
不知这个办法,是陛下自己想出来的,还是蔡邕又在后面撺掇?
王允微微眯起双眼,向刘协问道:“陛下刚才见过蔡侍中么?”
刘协微微一愣:“司徒为何有此一问?蔡侍中向来慕静,上午的侍讲已经结束,朕怎么会贸然去叨扰他呢?”
“如此倒是老臣多心了,”王允微微躬身,“陛下可还有事相询?”
刘协想了想,还真有一件事:“前时朕召见国舅王都尉。据他所言,司徒有意征辟幽州使者田畴为掾属,其人如今可在司徒府中?”
“陛下也知田子泰么?此人倒是不俗,可惜无心仕进,婉拒了老臣的辟召。”王允微叹一口气。
好不容易有个出众的北州士子来到长安,结果却不能为他所用。
刘协也有点为他惋惜。这位殚精竭虑的司徒,属下是真的欠缺人才。
否则但凡有个和贾诩水准相当的属吏,必能协助他有所补救,不至于立功未遂,身死家灭。
他忽然想审视一下这位司徒,看看他的下场是否已经有所改观。
可是,想到每个人只有一次被审视的机会,刘协还是努力忍住了这番冲动。
如王允这样的关键人物,机会一定要用在关键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