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何看待人性自然?什么是顺其自然?

什么是教育中的自由和自由教育?怎么追求真正的心灵自由?

人的幼年时期会怎样影响其一生?

大学教育承担何种功能?

教育有目的吗?

学校会消亡吗?

这些问题,是历久而弥新的,今天还在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心灵,有时令人迷茫,有时令人兴奋,有时又令人沉思。

今天的中国,广阔的地域、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积淀下来的多重矛盾造成了教育在各方面的不平衡,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远未平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偶然迸出多样化的教育感悟,经常不可避免直面种种教育政策法规条例之网,也经常观察到教育危机或教育不公平现象,甚至和身边的人发生种种教育理念或行为的冲突。一方面,似乎谈教育的门槛很低,谁都可以对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另一方面,要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更到位的,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解读,并从中挖掘出真实的教育问题与情境,产生真正的教育敏感,则有必要了解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与制度。千百年来的教育家们早已对此进行了种种探索,其间既有普遍人性的追思,也有对他们所处时代与地区的特殊境遇的反省。他们的个性与人生遭遇千奇百怪,思考与探索的维度各不相同,汇成了绵延不绝的理念潮流,奔腾着,撞击着,卷起无数浪花,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与教育学的命运。

萦绕在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教育科研工作者耳边的一直是:如此复杂,又如此单纯,什么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中国的教育问题具有中国特色,但又和人类普遍的教育思索与追求密不可分,乃至有着共同际遇。我们始终在呼唤中国土壤中的教育家,而在国际化教育潮流与趋势日益开阔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以各种方式与姿态迎接着教育行为与教育思维的国际化,中国的教育家也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来解决中国问题。源远流长的那些经典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共同去消化与吸收,从而在中国土壤中生根发芽。

本书在此对外国教育历史中十位教育家流传至今的永恒教育理念作出解读,在经典与现代的撞击中探索其演变路径和现代性。本书第一版自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第二版与第一版相比,替换了两位人物,同时对一些内容作出修改。

各位作者的分工如下: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夸美纽斯 王慧敏

卢梭、赫尔巴特、福泽谕吉 陈锋、柯诗梦

纽曼、杜威、尼尔 陈锋、王丹

全书最后由陈锋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增补。

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及诸位编辑的支持与认真工作。

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什么职业,无论你的专业、知识背景与学历是什么,也无论你身处何方,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重温经典,追忆那些激动人心的伟大理念。

陈锋
2023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