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复杂的国际形势

奥托暗中推助法国和西班牙联姻,是为了吸引英国人部分注意力,最好英国人能介入西班牙内战,让希腊能够更好的扩充军备,准备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

结果西班牙的摄政女王克里斯蒂娜为了避免法国对卡洛斯的支持,来了一手釜底抽薪,让西班牙和法国有了彻底变成一个国家的可能。

这是英国人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同时也引发了欧洲局势巨大的变化。

英国人完全被法国和西班牙吸引了注意力,反倒可能给俄罗斯机会,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进攻奥斯曼帝国。

这绝不是奥托希望看到的,他只能一边后悔的同时,一边加强希腊的力量,同时联系了波兰复国军,希望给俄罗斯制造一些麻烦。

至于另外一个大国奥地利,此时也陷入了两难之中,他们既不希望法国和西班牙合并,同样也不愿意看到俄罗斯有挣脱维也纳合约限制的可能。

一时间,欧洲云波诡秘,各个国家的外交人员全都忙碌了起来。

在喀布尔,英国的使者拜访了阿富汗国王。

此时阿富汗刚刚被印度土邦之一的锡克国夺走了南方重镇白沙瓦。

锡克帝国算是印度地区难得的有几分血气的土邦,一直以来,锡克人都和英国人不对付,是反抗英国在印度统治的主力。

不过现在英国人已经控制了印度绝大多数地区,大势已成,就算是锡克人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暂时向英国人低头。

英国人这次拜访阿富汗,主要是为了拉拢阿富汗人对抗俄罗斯。

因为俄罗斯在中亚的地盘已经极为接近阿富汗,过了阿富汗就是印度了。

对任何可能威胁到印度的事情,英国人都十分警惕,阿富汗人趁这个机会提出让英国人帮助他夺回白沙瓦。

好不容易让锡克人安分下来的英国人,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因此就拒绝了阿富汗人的要求,之后阿富汗就迎来了俄国人的使者。

俄国人表示他们愿意支持阿富汗收复白沙瓦,但在一些有心人的宣传下,就变成了俄罗斯准备通过阿富汗进攻印度。

听到了这个流言的印度总督立刻写信给国内,要求派兵抢在俄国之前占领喀布尔。

结果英国就遇到了拿破仑战争之后最惨烈的一场失败。

英国人吃亏的消息并没有让奥托的心情变得更好,此时的奥托在总结了教训之后,将后悔的情绪抛到了一边,不管接下来国际形势怎么变化,该做的事情总不能耽误。

迁都雅典之后,奥托交给内阁的新任务就是收购粮食。

到去年为止,欧洲已经连续数年大丰收,粮食的价格也因此跌到了谷底,但奥托猜测,不是今年就是明年,欧洲的粮食就会出现紧缺。

上辈子的记忆中并没有欧洲在这几年发生粮食危机的事情,他记忆中唯一印象比较深的是爱尔兰大饥荒。

未来欧洲的粮食出现紧缺,这其实是奥托基于现实进行的推测。

粮食不可能每年都丰收,有一句话叫做物极必反。

根据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因为粮食的连年丰收,种粮食挣不到钱,许多拥有大片土地的人都改种了经济作物,甚至任由土地荒着,因为种粮食就是赔钱。

这样的现象在欧洲普遍存在,让奥托觉得欧洲人为的粮食欠缺很可能发生,起码明年粮食的价格很可能会提高,对希腊这个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来说,肯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本来去年趁着粮食大丰收,希腊趁机大笔的购入粮食,完善了自身的粮食储备制度。

希腊政府的储备粮仓内储备的粮食,足够一百万人一年食用。

但在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之后,奥托果断要求内阁将粮食储备提高一倍,同时农业公司也要保证粮食产量。

其实就算是判断错了也没有什么,储备的粮食每年都会置换,到时候陈粮送到食品加工厂加工一下出售,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但如果判断正确的话,奥托觉得自己可能会迎来一个巨大的机会。

做完了布置之后,奥托开始把目光转向南边的埃及。

在成为希腊国王之后,奥托一直没有放松对埃及的关注,默罕默德·阿里是少有的人杰,这样的人野心同样也很大。

看现在埃及不断地扩充军队,加强军队的训练,奥托就知道他绝对不会甘心。

希腊独立起义期间,默罕默德·阿里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邀请,以埃及获得叙利亚和克里特岛为代价,派兵镇压希腊的起义军。

结果埃及的海军和陆军都在英法俄三国的联合之下遭遇了惨败。

然后马哈茂德二世以埃及战败为由,拒绝割让叙利亚地区,只同意割让克里特岛,同时也让埃及和奥斯曼的关系急转直下。

大怒的阿里出征奥斯曼帝国,只是因为俄罗斯的干涉,加上英法的‘调停’,才不得不撤军。

实际上,在经历过之前的教训之后,阿里痛定思痛,总结了很多经验,他知道自己只要出兵奥斯曼,肯定会迎来英国人的干涉。

因此他决心改革海军,一边从法国购买先进的战舰,一边购买先进的技术培训工人,建立了自己的造船厂。

到现在为止,埃及海军已经拥有一艘二等战舰、十五艘三等战舰,还有各种轻型炮舰上百艘,与此同时,还有九艘巨大的一等战舰正在建造。

同时为了避免英国人联合其他列强,他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拉拢了法国人,这次还派使者前往圣彼得堡递交国书,希望能够和俄罗斯结盟,共同对抗英国。

当然,对抗英国并不是最终目的,阿里还提出想要和俄罗斯一起瓜分奥斯曼帝国。

为此埃及愿意让出曾经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并且愿意向俄罗斯称臣。

收到了国书的尼古拉一世十分不屑,他根本看不上埃及这个甚至不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方,但他还是答应了埃及人签订了针对英国人的秘密协议。

对尼古拉一世来说,秘密协议什么的比厕纸都不如,列强撕毁协议犹如家常便饭,俄罗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尼古拉一世想要看看埃及人到底有什么底气敢对抗英国。

能让英国人吃亏固然好,万一埃及人输掉了,对俄罗斯来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完全可以当做没有事情发生,英国人也不可能因为这样一份协议做什么。

得到了俄罗斯回答的阿里喜出望外。

他也知道尼古拉一世有自己的打算,但肯签订秘密协议,就代表着在英国人干涉失败之前,俄罗斯不会下场。

不仅仅是俄罗斯这边有好消息传来,法国也已经保证,如果英埃之间爆发冲突,在必要时刻,法国也会介入。

作为一个老辣的政治人物,阿里也知道尼古拉一世并不可靠,对方多半是想要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但法国人的保证还是有几分可信度的。

因为现在的法国需要埃及的棉花,此时的埃及已经成为了在美国之后,法国的第二大棉花出口国,法国的纺织业离不开埃及。

当年埃及被拿破仑入侵,阿里就是靠着利用当时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势力和拿破仑三方的矛盾,左右逢源,最终脱颖而出掌控了埃及的大权。

法国人或许不会直接出兵,但阿里相信,只要看到机会,法国人肯定会对英国人下手的。

这样一来,英法俄三个列强被他的手段拆散,不会联合形成合力,干涉埃及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