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翻身做主

  • 隋风逐鹿
  • 奎首
  • 2488字
  • 2025-03-25 10:34:58

周奎回到周府,吩咐周达准备酒食,并让他去请汪世华前来赴宴。汪世华欣然应允,还带来了两位堂弟汪天瑶和汪铁佛。这两人皆是汪世华的得力助手,年纪轻轻,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汪世华年方二十,汪天瑶和汪铁佛也不过十九岁,正是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年纪。

众人入席后,酒肉上桌,气氛渐渐热络起来。周奎举杯道:“今日多亏将军相助,周某感激不尽。来,敬三位一杯!”

汪世华笑道:“周公子客气了,耿大人既已吩咐,我自当尽力。况且周公子年少有为,将来必成大器,能与公子结交,也是我等的荣幸。”

汪天瑶和汪铁佛也纷纷举杯,与周奎对饮。几杯酒下肚,众人话匣子打开,谈天说地,甚是投机。不久,几人便称兄道弟,气氛融洽。

宴席结束后,周奎让福伯取来五百两白银,赠予汪世华。汪世华推辞道:“周公子,这如何使得?我等不过是奉命行事,岂能收此厚礼?”

周奎笑道:“将军不必推辞,今日之事,若无将军相助,周某也难以如此顺利。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请收下。”

汪世华见推脱不掉,只得收下,郑重道:“周公子如此厚待,汪某铭记于心。日后在新安郡若有何麻烦,尽管来找我,汪某定当竭力相助。”

周奎拱手道:“多汪将军,周某记下了。”

送走汪世华三人后,周奎回到厅内,唤来周达、许大、周山、周关、周平、黄泰和姜五,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

众人纷纷答道:

“东家放心”“

庄客们已陆续回到府中,偏院的大院也已清理出来,供他们安置。”

“仆人们也来了许多,都在大院了。”

周奎点点头,吩咐留下,周达和周平、周关兄弟,让他们守在主院,保护家人。随后,他带着福伯、许大、周山、黄泰和姜五几人前往偏院。

偏院场地上,已聚集了一百多人。庄客和仆从分列两旁,见到周奎到来,纷纷喊道:“东家!”“少爷!”

福伯上前,将两帮人分开。周山从厅里搬来椅子,周奎坐下,目光扫过众人,神情肃然。

经过一番了解,仆人中包括六名丫环、五名妇人、十名壮汉、两名青壮、三名小厮,还有几名孩童。这些人大多是周奎父亲周远山留下的旧部,周奎大多认得。

庄客五十多人这些人认得。周奎让庄客们先在一旁,让仆人们先过来。

这群人来到周奎面前跪下,纷纷诉说这几年的苦楚。周奎抬手示意他们安静,沉声道:“好了,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从今以后,你们尽心为家中做事,我周奎绝不会亏待你们。”

他看向那十名壮汉,道:“周大、周二,你们本是我父亲的亲兵,也是看着我长大的。之前之事,我不怪你们,想问你们一句主人受辱,亲兵该当如何?”

周大、周二等人闻言,羞愧难当,头重重磕在地上,有几人额头都血来。道:“君辱臣死!是我们对不起老爷,对不起少爷……”

周奎见他们态度诚恳,便道:“之前之事,我尚年幼,不管是何原因,今日起既往不咎。但从今以后,你们需记住。”

又环视一周“还有你们,是我周奎的仆人,姓周,周奎的周。你们只有一个主人,若有不忠,不需报官,直接打死!”

众人听了,纷纷低头,大气不敢出。周奎浑身散发出一股凌厉之气,震慑住了所有人。众人齐声应道:“是,少爷!”

周奎又对周大、周二等人指着仆人中的两各青年。道:“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十人加上他俩,拿了家伙,去把周远海家抄了,只留三成,其余全搬来此处。若少一子,你们就别回来了。”

周大等人闻言,反而心情大定,主人受辱让他们何等不堪。这时仆人都主人生存的,没有地位可言,只能算主人的私财。不管之前如何,此时周奎的强势,反而让他看到希望。齐声道:“少爷放心,某等这就去!若少一子,宁死在外头!”

周奎挥挥手,周大等人起身离去,仿佛得了将令一般,气势如虹。

福伯站在一旁,见了心中有些担忧,低声问道:“少爷,这……会不会太过?”

周奎淡淡道:“福伯不必担心,我自有分寸。”他又指向丫环、妇人和几名孩童,吩咐道:“福伯,你先领她们去夫人那里,让夫人安排。”

众女眷纷纷给周奎磕头,随后随福伯离去。

周奎坐在椅子上,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五十多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起来吧。”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却仍低着头,不敢直视周奎。周奎环视一圈,问道:“你们之中,有谁识字?”

片刻后,人群中走出三人和一名老者,周山和姜武也站了出来,表示自己识字。六人站到一旁,神情恭敬。

周奎看向那老者,略有眼熟,问道:“老伯,你是何人?”

老者拱手答道:“回少爷,老朽名叫陈川,原是老爷军中管粮的,因年事已高又受过伤,被老爷安排到庄上管事。”说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丝悲凉,继续道:“少爷之事,老朽略有耳闻。只是周远海是周氏族人,又一直以少爷年幼、族中代管为由,隐瞒众人。加之这三年少爷守孝,不曾外出,庄上众人皆不知少爷处境。”说完,他老泪纵横,又要跪下。

周奎听了,心中顿时明白过来。父母出事之前,他不过是个文弱少年,不谙世事。父母过世后,他因悲伤过度,让现在周奎的灵魂,穿越附身,初来乍到,不知就里,被族中有心人吓住,一心想低调行事。如今想来,这些人未能为自己出头,倒也情有可原。

然而,如今的周奎已非昔日那个懦弱少年。他又筑基已成,实力足以抗衡脱凡境高手,加之郡守耿询认他为侄,有了仰仗,寻常之人根本不在他眼中。

周奎摆摆手,扶起陈川,语气缓和道:“川伯,无须多言。往事不究,你且安心。今日你来主事,带着他五人帮忙,清点庄客人数。我要知道男女老幼各有多少,田土山林数目如何。”

陈川闻言,连忙点头应下,带着几人去忙了。

周奎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心中盘算着未来的打算。他知道,要想在这乱世中立足,光靠武力还不够,还需有自己的势力和根基。这些庄客和仆从,便是他未来的助力。

不久后,陈川带着清点好的数字回来,恭敬地禀报道:“少爷,庄上男青壮共计三百五十一人,老者十五人,幼童三十人,合计三百九十六人。女眷四百零二人,老者三十八人,幼女四十二人,合计四百八十二人。总计八百七十八人。”

周奎听了,眉头微皱,心中暗道:“才这么点人?”他随即问道:“田产呢?”

陈川答道:“良田一百五十亩,劣田二百亩,山林旱地约六百多顷,大多在澄源一带。”

周奎心中了然。此时粮食产量低下,山林田地看着虽多,实则产出有限。他沉吟片刻,对众人道:“我欲成立家学,你们可将你们的子儿凡十二岁之下的连同幼童接来此处,我让人教他们识文断字,日后也好谋个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