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谣言熹贵妃去世?

大盛王朝,国泰民安,市井繁华。然而,这表面的太平之下,却暗流涌动。近日,一则令人震惊的谣言如野火般在民间迅速蔓延——皇帝竟赐死了宠冠后宫的熹贵妃。

消息传来,整个京城为之哗然。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脸上满是惊讶与好奇。茶馆里,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诸位看官,那熹贵妃,那可是貌若天仙,才情出众,圣宠不衰。可不知怎的,突然就被皇上一道圣旨赐死了!可怜呐,这红颜薄命……”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交头接耳,猜测着其中缘由。

在侯府的幽静庭院中,世子苏珩一袭墨色长袍,正手持书卷,倚坐在亭中石凳上。他剑眉星目,气质不凡,只是此刻,俊朗的面容上却满是凝重之色。侍从匆匆来报,将那谣言说与他听。苏珩手中的书卷不自觉滑落,眼神瞬间黯淡下来。

“荒唐!简直荒唐至极!”苏珩霍然起身,来回踱步,“盛世需要美人点缀,乱世需要美人抵命。如今大盛正值太平,熹贵妃却要遭此劫难,这是何道理?”他的声音中满是愤懑与惋惜。

微风拂过,吹动他的衣袂,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愁绪。苏珩站定,望向皇宫的方向,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前世。

前世,他也是这大盛的世子,与熹贵妃曾有过数面之缘。那时的熹贵妃,温婉动人,才情斐然,在后宫中如明珠般闪耀。然而,宫廷斗争残酷无情,熹贵妃终究未能逃脱厄运。她被卷入一场阴谋之中,遭奸人陷害,最终香消玉殒。记得那一日,宫中传来她去世的消息,苏珩满心悲戚,却也无能为力。他曾在宫墙之外徘徊许久,望着那高高的宫墙,心中满是无奈与不甘。

本以为重生一世,一切都能改变。可如今,同样的谣言再次传来,同样的悲剧似乎又要重演。苏珩只觉心中一阵刺痛,他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的无力。

“难道,这一世,她还是逃不过这一劫吗?”苏珩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想起前世熹贵妃去世时自己的悔恨,那时的他,空有世子之名,却无法为她做些什么。而这一世,即便他早已知晓许多事情的走向,却依旧无法阻止这谣言的传播,无法保护她免受伤害。

苏珩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他想起熹贵妃的一颦一笑,想起她在宫宴上翩翩起舞的模样,宛如仙子下凡,令众人倾倒。她不仅有着倾世容颜,更有一颗善良聪慧的心。她时常在后宫中帮助那些弱小的宫女太监,对朝中事务也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为皇帝分忧解难。这样的女子,不该成为谣言的牺牲品。

“不行,我不能再让她重蹈前世的覆辙。”苏珩猛地睁开双眼,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快步走出庭院,吩咐侍从备马,他要进宫一探究竟。

行至宫门前,苏珩下马,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要进宫。然而,却被侍卫拦下:“世子,今日宫中事务繁忙,皇上有令,若无要事,不得入宫。”苏珩心中一紧,忙问道:“可知宫中发生何事?熹贵妃她……”侍卫面露难色,只道:“世子,小人不知。”苏珩无奈,只得转身离开。

回到侯府,苏珩立即招来自己的心腹谋士。“这谣言来得蹊跷,背后定有推手。你们即刻去查,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明真相。”谋士们领命而去。

等待的时间里,苏珩坐立难安。他时而在书房中踱步,时而凝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默默祈祷着熹贵妃能够平安无事。他想起曾经与熹贵妃的一次交谈,那时,他向她请教治国之道,熹贵妃微微一笑,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需张弛有度,恩威并施。”她的话语,如明灯般照亮了他的内心,让他对治国理政有了更深的理解。从那时起,他便对她心生敬佩。

几日后,谋士们匆匆来报。原来,这谣言竟是朝中一位大臣所为。那大臣与熹贵妃的家族素有嫌隙,此次妄图通过散布谣言,扰乱朝纲,打压熹贵妃一族。苏珩听闻,怒从心头起:“如此小人,竟敢为一己私利,行此等卑鄙之事!”

他立刻进宫面圣,将自己所查之事一一禀明。皇帝听闻,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彻查此事,严惩造谣者。苏珩心中稍安,可仍不放心,便请求皇帝让自己去探望熹贵妃。皇帝颔首应

当苏珩来到熹贵妃的寝宫时,只见她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疲惫与哀伤。见到苏珩,熹贵妃微微一怔,旋即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世子,你能来看我,是我的荣幸。”苏珩快步上前,行礼道:“熹贵妃舅母,让您受委屈了。臣已查明谣言真相,皇舅舅也定会为您主持公道。”

熹贵妃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多谢世子。这宫中的日子,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这谣言一起,我便知是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只是没想到,世子竟会如此上心。”苏珩诚恳地说道:“娘娘心怀天下,聪慧善良,不该遭此磨难。前世……”他险些说漏嘴,忙顿了顿,接着道:“前世臣便对舅母敬佩有加,这一世,定不会再让舅母受到伤害。”

熹贵妃微微一怔,似有所悟,却并未多问。两人又交谈了片刻,苏珩见她精神不佳,便告辞离去。

回到侯府,苏珩仍心系熹贵妃。他深知,即便此次谣言得以平息,可宫中的争斗永不会停歇。只要熹贵妃还在宫中,便随时可能面临危险。他开始思索,如何才能真正护她周全。

日子一天天过去,谣言逐渐平息,朝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苏珩心中的担忧却并未减少半分。他时常进宫探望熹贵妃,两人渐渐熟络起来,交谈也愈发深入。

一日,苏珩在宫中与熹贵妃交谈时,忽然想到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望向熹贵妃,认真地说道:“舅母,这宫中虽富贵荣华,但危机四伏。您可曾想过离开这皇宫,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熹贵妃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世子,你这是何意?我乃皇上的贵妃,这皇宫便是我的归宿,如何能离开?”

苏珩轻叹一声:“舅母,您本是自由自在的鸟儿,不该被困于这金丝笼中。如今谣言虽已平息,但难保日后不会再有其他祸事。若您愿意,臣愿助您离开。”熹贵妃沉默良久,缓缓说道:“世子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离开皇宫,谈何容易?况且,我又能去往何处?”

苏珩见她并未完全拒绝,心中一喜,忙道:“娘娘放心,臣已有所打算。臣的爹爹苏若昀在江南有一处庄子,风景秀丽,宁静祥和。您若去了那里,便可远离这宫廷纷争,安享余生。”熹贵妃望着苏珩,眼中满是复杂之色:“世子,你为何要如此帮我?”苏珩坦然道:“只因臣不想再看到您受伤害,不想再重蹈前世的覆辙。”熹贵妃微微动容,沉默许久后,轻轻点了点头:“容我再想想。”

终于,在一个月后的一天,熹贵妃派人来请苏珩。苏珩匆匆赶到寝宫,只见熹贵妃身着素衣,神情平静。她望向苏珩,轻声说道:“世子,我愿意相信你。”苏珩心中大喜,当即说道:“舅母放心,臣定会安排妥当。”

苏珩带着熹贵妃一路南下,来到了江南的庄子。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熹贵妃望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多谢世子,让我有了重生的机会。”苏珩微笑着说道:“娘娘不必客气,能看到您平安喜乐,便是臣最大的心愿。”

从此,熹贵妃在这江南庄子里过上了宁静的生活。苏珩也时常来看望她,两人一同游山玩水,谈诗论道,相处得十分融洽。而在京城的皇宫中,虽少了熹贵妃的身影,但生活仍在继续。只是,苏珩知道,他终于弥补了前世的遗憾,守护住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让她不再因谣言和宫廷斗争而香消玉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