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最盛的那天傍晚,胡小八在穹顶图书馆最高处醒来。斜射的夕照穿过水晶钥匙,在他摊开的《昆虫记》上投下六边形光斑,像无数蜂巢拼成的彩虹。施工防护网的阴影正从西墙缓缓撤退,如同正在揭幕的舞台剧布景。
他摸到口袋里的三个信物:父亲给的穹顶门禁卡,班主任托付的军邮信封,还有林晓晓偷偷塞的蟋蟀笼钥匙。金属的凉意渗入掌心时,他突然听见某种细微的机械咬合声——来自图书馆尚未启用的穹顶观测台。
月光为防空洞镀上水银时,三个身影在通风管前汇合。张明宇的改装手电筒扫过斑驳的墙砖,光束忽然定在某个凸起的五角星铆钉上:“1943年德制通风阀,转轴结构类似普鲁士钟表......“
林晓晓的裙角卡在铁梯缝隙里。她仰头望着管壁上反光的刻痕,忽然轻声念道:“1981.7.29,小陈在此检修,希望明年带女儿来看星星。“锈迹下还叠着新鲜的笔迹:“2023.6.15,毕业快乐。“
胡小八的指尖触到观测台闸门时,军邮信封突然发出脆响。四十年前的火漆封缄在月光下龟裂,信纸展开的刹那,防空洞所有应急灯同时亮起——年轻的军人在硝烟里写道:“如果你们找到这里,请转动水晶钥匙。要顺时针转三圈,像给钟表上发条。
齿轮苏醒的轰鸣惊飞了栖息的雨燕。穹顶正中的水晶钥匙开始旋转,蝉翼纹路折射出的光斑扫过书架的海洋。胡小八看见父亲的安全帽从最顶层的《营造法式》旁滚落,林晓晓的蒲公英发卡卡在《昆虫图谱》的瓢虫页,张明宇的摩尔斯电码本正躺在《天体运行论》封面上。
当第三圈转完时,整座图书馆突然响起钟声。不是电子铃呆板的蜂鸣,而是老校区那口青铜钟的震颤,声波惊醒了古籍库里沉睡的尘埃。胡小八的耳膜嗡嗡作响,他看见每本书的书脊都亮起荧光——那是同学们写在时光胶囊里的愿望,正沿着书架拼成旋转的银河系。
“快看!“林晓晓的惊呼带着哭腔。防空洞方向腾起无数光点,四十年前的胶片残片裹着桂花香升空,在穹顶外炸成银色的雨。每一片都映着老照片:班主任在战地医院调试望远镜,教导主任用刺刀教鞭画等高线,胡小八的爷爷蹲在防空洞口煮桂花粥。
张明宇的眼镜片上缀满光斑:“是镁粉!和科技节用的......“他的话被突然降临的寂静切断。水晶钥匙停止转动,所有书架的荧光汇聚成一道光柱,正落在胡小八颤抖的掌心——那里躺着他一年级时的拼音本,泛黄的纸页上,班主任用红笔圈出的“蝉“字旁画了只微笑的青蛙。
晨光刺破云层时,春晖小区的桂花树集体摇晃。胡小八抱着父亲连夜赶制的穹顶模型走进校门,看见林晓晓在倒计时钟旁跳房子,张明宇正往“17“的漆字上粘蝉蜕标本。当毕业钟声真正敲响时,他们发现钟摆里藏着个小铁盒——褪色的子弹壳上刻着新日期:2023.6.30。
散场的人群如退潮般散去后,胡小八独自站在防空洞口。蟋蟀笼钥匙轻轻一转,四十年前的电影胶片开始转动。硝烟与桂花香交织的影像里,他看见年轻的军人朝镜头敬礼,看见童年的父亲在工棚搭积木,看见六年级的自己正把水晶钥匙插进观测台锁孔。
暮色中忽然响起轮椅的吱呀声。班主任推着教导主任来到洞口,她的金丝眼镜链缠着半枚褪色的团徽。当最后的胶片放完时,教导主任颤抖的手突然指向穹顶:“彩虹!“
胡小八仰起头。暴雨后的水雾折射出七色光谱,图书馆穹顶的水晶钥匙正在暮光中缓缓自转,像个永不停止的陀螺。他忽然明白,四十年间所有未拆的信、未说的话、未完成的约定,都在这座旋转的穹顶下,长成了年轮般的圆。
蟋蟀笼里的金钟儿突然开始鸣叫,频率与钟摆的摆动完全同步。胡小八摸出口袋里那颗一年级时的水果糖,糖纸上的向日葵依旧笑得灿烂。他轻轻拆开糖纸,发现背面新添了行小字:“明天来看真正的绿绒大伞吗?——林晓晓&张明宇“
桂花的第三茬香气漫过校园时,防空洞的通风管传出清越的铃声。胡小八知道,那是四十年前的铜钟与今天的毕业铃在时光褶皱里相撞,而所有关于告别的故事,终将在某个蝉鸣震耳的夏日,变成重逢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