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周孝王姬辟方和周夷王姬燮(xie)

《周朝兴亡录》周孝王姬辟方

###继位之路

周孝王姬辟方是周穆王姬满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周懿王去世后,理应由其太子姬燮继位,但当时边疆戎狄入侵,周王朝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而太子姬燮又懦弱无能,在此形势下,姬辟方凭借自身的政治影响力以及部分大臣的支持,趁机夺取了王位,成为西周第八位君主。这种违背嫡长子继承制的行为,在宗法制森严的西周显得极为特殊,也为他的统治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一生功绩与重大事件

-**开辟牧场与秦地分封**:姬辟方在公元前892年即位后,一心试图复兴周朝,深知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而强大的军事离不开优质的战马。于是他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开辟了一个大牧场,用重金招募行家来养马。有个应募者名叫非子,其养马技术十分高超,所养的马匹匹膘肥腿壮,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一年下来,马的匹数增加了一倍多。姬辟方对非子的表现十分满意,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发展养马事业,便将秦地几十里的土地封给他,使其成为附庸于邻近大诸侯的小国国君。这一举措意义非凡,秦地后来成为了日后统一中国的秦朝的发源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西征犬戎与申侯之计**:周孝王元年,他不忘周朝遭受犬戎入侵之辱,命令申侯率军,大起六师西征。申侯虽受命率军出征,但内心却不愿打仗,认为出兵征讨犬戎是不义之战,会使两国百姓和士兵遭受无谓伤亡,给两国都造成巨大损失。于是,申侯向周孝王建议,如果大王能保证让其外孙来继承大骆的嗣位,那么申、扈两族就能保证让西戎人顺服,使西周西部边境永远安宁。周孝王见申侯精明能干,便把他留在王都担任主管畜牧的大臣。同时,周孝王也考虑到这样做既可以减免士兵和百姓的伤亡,又能节省军费开支,于是当即承诺,不会放非子回国,也不会支持非子回去与申侯的外孙争夺国君之位。申侯便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果然接受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并且表示此后永不侵犯西周边境,成功化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

-**未能实现的振兴之梦**:尽管周孝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振兴周朝,在养马和边境稳定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他生前终究没有能实现振兴周室的理想。在他统治期间,周朝的国力虽有所恢复,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周王朝逐渐衰落的趋势。不过,他的一些举措为后来的周朝统治者提供了借鉴,在周朝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孝王在公元前886死后,谥号为“孝王”,其王位又回到了周懿王太子姬燮手中,即周夷王。

《周夷王姬燮篇》

周夷王姬燮,公元前886年继位,作为西周第九位君主,其继位之路颇为曲折。他是周共王姬繄扈之孙,周懿王姬囏之子,在周懿王继位后,便被立为太子。然而,周懿王去世时,王位并未直接传给他。当时,边疆戎狄入侵,周王室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而太子姬燮被认为懦弱无能,难以担当起挽救周室衰败局面的重任。于是,他的叔祖姬辟方,即周孝王,乘机夺取了王位。

周孝王在位期间,致力于振兴周室,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试图恢复周朝的国力和威望。他开辟牧场养马,并赐予养马能人非子一块封地于秦地,为后来秦朝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但周孝王生前未能实现振兴周室的理想,在位十五年后去世。周孝王驾崩后,诸侯和大臣们经过商议,认为姬燮作为周懿王的嫡长子,理应有继承王位的权利,于是共同拥立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周夷王继位初期,试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扭转周王室衰落的局面。他对诸侯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态度,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这一举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他对诸侯的尊重,但也使得天子的威严大为下降,为后来诸侯的进一步僭越埋下了隐患。

在周夷王的统治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周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一,诛杀齐哀公。周夷王三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向其进谗言,陷害齐国国君齐哀公。周夷王听信了纪炀侯的谗言,在这一年烹杀了齐哀公,并改立齐哀公之弟吕静为君,是为齐胡公。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齐国作为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国君被周夷王以如此残忍的方式处死,使得其他诸侯国对齐国的局势产生了关注,也让诸侯们对齐周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一些诸侯国开始对周夷王的决策和周朝的统治产生了质疑,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其二,出兵讨伐太原之戎。周夷王七年,周王室面临着来自太原之戎的侵扰。周夷王派遣虢国国君率领六军之师攻打不服王命、常来侵扰的太原之戎。虢国军队英勇作战,一直打到俞泉,取得了重大胜利,还获得了一千匹马。这场战争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周王室的威望,展示了周朝军队的实力,暂时遏制了戎狄的侵扰。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周朝面临的外部威胁,戎狄的势力依然在周朝的边境地区蠢蠢欲动。

其三,诸侯国的叛乱与不朝贡。在周夷王统治时期,周王室处于衰落阶段,一些异姓诸侯国,趁国家衰落之际,便不来朝见进贡,甚至进攻周王室,起兵叛逆,态度十分嚣张。楚国国君熊渠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僭越制度,仿效周天子,将其三子分封为王。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周朝的分封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周夷王虽然试图通过一些手段来维护周王室的权威,但效果并不理想,周朝的天下共主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其四,周夷王的狩猎活动。周夷王六年,他在社林打猎,捕获一头犀牛。这一事件在当时的历史记载中也有所提及,虽然看似只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但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周朝的生态环境以及周夷王的个人喜好。狩猎在古代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与军事训练和祭祀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周夷王的狩猎活动或许也有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意义,例如通过展示自己的武力和勇气,来威慑诸侯和国内的反对势力。

在外交方面,周夷王二年,蜀国与吕国派遣使者向周王朝进贡,进献琼玉给周夷王,他在黄河边上用宾客之礼接待了两国使者。这表明在周王室衰落的情况下,仍有一些诸侯国保持着对周王室的朝贡关系,周夷王也试图通过以礼相待的方式,来维系与这些诸侯国的关系,争取更多的支持。

然而,尽管周夷王在其统治期间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但周朝的衰落趋势已经难以逆转。周夷王十五年,他患病,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使他不能治理国事。同姓诸侯十分忧虑,祈求天神保佑,但依然不能挽救他的生命,最终周夷王病逝。他死后,谥号为夷王,由其子姬胡继位,是为周厉王。

周夷王姬燮的一生,见证了周朝从衰落走向进一步危机的过程。他的继位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而他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举措和重大事件,既反映了他试图挽救周室的努力,也凸显了周朝在当时所面临的重重困境。他的统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周朝的统治秩序,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周朝走向衰落的命运,为后来周厉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周朝的进一步衰败埋下了伏笔。

在周夷王去世后,周朝进入了周厉王统治时期。周厉王试图通过更加激进的改革措施来挽救周朝的危局,但最终却引发了国人暴动,使得周朝的统治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而这一切,都与周夷王时期周朝所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周夷王的统治,成为了周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周朝从相对稳定的西周中期向动荡不安的晚期过渡。

总之,周夷王姬燮在周朝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无奈。他的故事,是周朝兴衰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为后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