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闯过农村建党关,形成党的建设法宝

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根据地在农村,革命道路发展的中心也在农村。这就遇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如何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汪洋大海里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当时,共产国际认定,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成分不纯,依据就是工人成分过少,农民成分过多。而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正是抓住中国近代社会的这一基本特点,从这里起步,开始探索的。

1929年12月发表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是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的奠基之作。当时,如何把广大的小生产者改造成为具有高度组织性和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战士,是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毛泽东批评了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无计划的听任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并着重强调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政治化、科学化。从此,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就成了毛泽东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大特色。

1942年开始的全党整风,在党的建设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在这次整风中,毛泽东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把整风运动的聚焦点放在整顿党的作风上。这是因为,党的作风,是全党包括党的组织和党员在思想、政治、组织、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它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世界观在党的行动中的客观表现和形象反映。抓住党风,也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就能把思想教育成果渗透到每个党员的行动中去。因此,延安整风又被称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

通过延安整风,逐渐培育起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还创造出整风这种实行马克思主义自我教育的好办法。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独创。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里还讲过一段名言:“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页。这是唯物史观贯彻到党的建设学说上的必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