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答案”的期限是3~4个月

无论哪个部门的问题,一般都必须在3~4个月的短时间内给出答案。大多数情况下,我都需要与相关部门的关键人物一起,推动团队得出结论。

这些结论当然是要呈报给CEO和(以外国人为主的)高层管理者的。对有些领域(例如商品企划)的问题,我并没有直接从事相关业务的实际经验,但仍然需要在期限内做出客观的数据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因为根本没有“过去的经验”,所以为了获得高层管理者的认可,我只能逐一确认客观事实,并用环环相扣的故事把数据统一到一起。

在客观事实当中,只有数据(数字)对任何国籍、职业经历或语言背景的人都能发挥威力。不过当然不能只把业绩数据做成图表就直接提交上去,必须用客观的、合乎逻辑的方式证明“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说这样不好”,才能让对方接受“那么需要怎么做”。

例如在海外设立新公司、大规模重组、彻底改变业务流程等,这些左右公司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怎样在最高层经营会议上提出来的呢?缺乏事实和逻辑根据的方案在提交给CEO之前,根本就无法获得相关部门高管的批准。任何项目的方案都必须满足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首先要得到相关部门高管的认可,让他们觉得“这个内容可以接受,而且也足够简单易懂,能向CEO解释清楚”。

如果缺少任何人都能看懂的“数据”,没有能说得通的“故事”,方案就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批准。如果仅凭一时灵感或者主观偏见,导致内容与事实相悖,或者提示了错误的方向,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相关的人际关系等都会变得难以收拾。尤其是在很多项目中,各部门的责任范围都非常明确,各领域之间存在着对立的利害关系。因此我需要一些技巧,保证内容必须符合事实,而且不能作为个人的意见来阐述,而是要让数字或数据来“说话”。

我并没有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形的方法。不过得出结论的过程以及数据的着眼点、基本的分析方法等并不局限于特定的部门或问题。这些最基础的部分就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能通用于很多解决问题的项目。

复杂的管理问题不一定需要高难度的统计方法。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反而更为重要。虽然也有很少一部分项目完全不涉及数字,但大部分问题都与金额或指标等数值紧密相关。

本书介绍的思路和方法,都是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数据科学等专业领域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在挑战公司中的一般问题时,高难度的方法未必能获得正确答案,有时反而会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除了规模宏大的管理问题之外,日常的实际业务中也可以用到完全相同的思路、工具或流程。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更多的信息及更客观的事实,更高效地解决各种问题。充分运用数据,可以为此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