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悲凉之雾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是把握不了的,尤其是那些看上去特别美好的东西,往往如镜花水月,你刚刚触摸到她的美丽,就消逝而去。所以说,一个理想主义者常常被一种巨大的悲怆笼罩着,他需要不断牺牲和舍弃,不断经历苦痛和折磨,才能一步一步走向现实。

然而,现实不是诗歌,不是小说,不是电影和偶像剧,现实是平淡甚至是平庸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被渐渐磨去了棱角,变得圆润光滑、变得世故老练,甚至变得蝇营狗苟、麻木不仁、醉生梦死,就沦为了平庸主义。大多数人最后都是在平庸主义的世界里慢慢老去,然后走向死亡。

这是理想主义的宿命,也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哀。

公司的业务迟迟没有进展,刘副总每次开会都在表达不满。业务部经理何永江因为跟刘副总发生矛盾正在闹辞职。卢总经理书生本色,写字、画画、搞搞设计还行,遇到这些问题则是束手无策,焦头烂额。而我们要求的业务经费不仅没有得到落实,现在连正常的工资都发不下来了。这几天中午吃饭时“小湖北”曾一鸣和“老驴”吕克都在抱怨。

我和张海手里的钱也不多了,只有马晓宇家庭条件好一些,手头还算宽裕。张海说:“再这样下去,就不干了!”

马晓宇说:“再忍一阵子吧!等八月份毕了业,我们商量一下,要走一起走。”

我不想说什么,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怎么办?给父母写信诉说实际情况?怎么可能?当初他们是抱着希望把我们送出家门的,他们所期待的可不是这样的消息。

马晓宇说的对,忍到毕业再说吧!

与此同时,万渤城也出了一件大事,由于长期拖欠当地农民的占地款、建筑商的工程款和银行贷款,万渤的法人和负责人高董事长被起诉了!这对于正在经营中的万渤文化城来说绝对不是个好消息。

进入六月中旬之后,这里的游客明显减少,营业收入下降,各方面都受到影响,有一些参展商已经开始准备撤出了。人心惶惶,众说不一,而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有几个部门和万渤文化广告公司一样,连区区二三百元的实习工资也发不出来。这对于几百名参加实习的学生而言,可谓头等大事。从家来时父母给带的那些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这里的工资又要拖欠,因此,整个万渤文化城里开始弥散着一种消沉之气。

张海生病了,头痛发热,这两天没有上班,在万渤城的宿舍里养病。赵雯不忙的时候就回来陪着张海,并且买了一些零食和水果,看来他们之间的这场虐恋还要继续下去。

可是赵雯买的这些东西张海根本就吃不到,每次他送赵雯下楼之后,饿了半天的兄弟们就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美味分而食之。等张海从楼下返回宿舍时,早已所剩无几了!对此,张海总是一笑置之,从不放在心上。

有一天,我在万渤城大门口遇到了赵雯。

这一次赵雯看上去有些憔悴,失去了往日那种什么都不在乎的神采,好像被某种心事和情绪压抑着。看来,万渤城日渐萧条的经营状况已经影响到这里每个人的生活和心态了,毕竟当初大家都是怀着一腔热情和希望来到这里的。没办法,年轻的生命注定要经历挫折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林一鸿,干什么去?”

赵雯一如既往地主动打着招呼。

“哦,不干什么,随便走走。”我说。

赵雯走近一步看着我问:“你给方晴写信了?”

“是的。”

“你都跟她说了什么?这段时间方晴很纠结,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林一鸿,你为什么不能接受她的感情呢?”

看来,最近一段时间方晴跟她这个“死党”之间说了不少的悄悄话。

之前张海也说过,赵雯和方晴这两个女孩子经常有书信往来,无话不谈。

对此,我曾有过困惑:方晴那样文静内敛的女孩子怎么会有赵雯这样性格奔放的好朋友呢?转念一想倒也没什么,朋友之间未必非要性格相合,主要还是互相欣赏、彼此关照,就像我和张海一样。

“赵雯,以我现在的处境,你觉得我可以接受方晴的感情吗?她还在大学里读书,我却不知道未来要去哪里,万渤这里的状况你是知道的。”

此刻,我觉得应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赵雯沉默了一下:“是的,我也听到了一些说法,最近我们馆里的游客越来越少,销售业绩不太好。”

“所以,我和方晴之间只能这样了,我不想因为我而影响她的学业和生活,大家认识一场,能做朋友我已经很高兴了。”我说。

“林一鸿,我相信你说的是心里话。但是,最近我听说你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真的假的?”

听完赵雯的话,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看来这方圆六百亩的万渤文化城还是太小了,关于恋爱的消息就像风一样,很快就传了出去。

“你听谁说的?那只是一个小妹妹,离家那么远,我不过就是关照她一下。”

“算了,我也不问了。总之,不管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你都不能辜负人家。方晴说你是一个有君子之风的人,我想她不会看错。”

赵雯这句话让我的心里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温暖,这温暖来自方晴,一个远方朋友的真诚评价。

“你和张海还好吧?”

我原本不想问他们之间的事,但不知为什么就脱口而出了。

赵雯苦笑了一下:“我们,我们还那样,不知怎么跟你说。林一鸿,也许当初你的意见是对的,喜欢一个人,为什么非要去追呢?藏在心里不是也很好吗?”

说完,赵雯借口有事转身朝4号馆的方向走去。

这女孩怎么了?难道她和张海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尽管对此我早有预料,但是这个时候看着赵雯远去的身影,不知为什么,心里竟涌起一丝同情和无奈。

青春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

是腾空而起五彩斑斓的烟花?

是瞬间燃烧又熄灭的火焰?

还是走过四季之后内心久久不能释怀的深深的伤感和遗憾?

程菲儿所在的六号馆经营状况一直都不错,她也乐于从事这份工作,每天忙忙碌碌的,过得还算充实。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看她,给她买点儿爱吃的零食,陪她说说话。

她又恢复了从前的模样,看到我就高兴地跑过来抱住我的一只胳膊问这问那,我当然只说一些让她开心的事。但是,每次离开,看到她站在门口送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这群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窘迫,全然没有了刚来时的那种新奇、兴奋和充满希望的感觉。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同时也经常凑在一起议论评说,开始反思这两年学业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当初校方承诺的“确保工作分配”吗?这就是魏振华副总经理振振有词地为大家展望的“美好前途”吗?

人只有遭遇到困难挫折才会引发思考,这就是逆境效应。反思自己当初的选择,反思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然后比照现实、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简而言之,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吃饭问题是大事,余者皆在其次。

没钱吃饭怎么办?大家开始想出各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天夜里,于鼎用洗脸盆端着半盆尚未成熟的桃子走进我们的312寝室。

“老鼎,什么事?”我问他。

于鼎的工作是在军事博物馆负责后勤,这几天因为工资问题经常离岗。对于他这样饭量极大的人来说,没钱吃饭这件事太残酷了!

“大林,叫哥几个起来吃桃子!”

旁边的杨秀和刘晖听见了,赶紧爬起来。

“老鼎,在哪整来的桃子?”杨秀问。

“偷的呗!”

“偷的?你在哪偷的?”

杨秀的大嗓门隔壁都能听得见。气得于鼎赶紧推了他一把:“小声点儿,怕别人听不见啊?”

原来,这些桃子是于鼎在万渤城附近的一片桃林里偷来的。于鼎说,半夜饿得睡不着,就出去想了这么个办法。本来偷的比这多,因为紧张,路上还丢一些。

于是,大家坐起来一起分享于鼎的“劳动成果”,我却无论如何也吃不下去。

“大林,咋不吃呢?这桃看着还没熟透,吃起来也有一些甜味儿!”于鼎说。

看着他们大口大口地啃食着一个个青青的桃子,我的心里掠过一丝苦涩。

转眼间,就是六月末了,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的心里却越来越冷。

我和张海这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去做广告业务,身上这点儿钱必须留着吃饭。因此也没有心情再去市区的公司总部上班了。刘副总因为拖欠我们工资和业务经费,对我们的管理也就越来越松散,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样一来,我们双方彼此心照不宣,各得自在。住在万渤城宿舍,每天和这些兄弟在一起,苦乐与共,也算充实。我的生活就是读读书,去城里转一转,看看程菲儿,陪她说说话,然后去黛河边上看看风景,姑且先这么过吧!

最近我发现一种异常现象,每到夜晚,黛河边上和稻田里的蛙声越来越少,不似从前那样,每晚站在窗口就能“听取蛙声一片”了。为什么呢?

后来跟马晓宇在城楼下的露天烧烤摊儿喝了一次酒,终于搞清楚了。据经营烧烤摊儿的王师傅说,最近总有城里的人带一些剥了皮的青蛙和草蛇到他这里,要求“带料加工”,也就是王师傅负责给他们烤熟了,他们在王师傅这里就着这些野味儿消费啤酒。

原来如此!昔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今有万渤学子专吃蛇蛙。

只要开动脑筋,总会有办法的。到了这个时候,人们的聪明才智全部发挥出来了。

过这样的生活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然而在我看来,这种没有希望的日子应该尽快结束。似乎这里的每个人都在想着熬到毕业,去拿那张所谓的毕业证书。在我和马晓宇守着王师傅的烧烤摊儿喝完最后一杯啤酒时,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张所谓的毕业证书是何其的荒唐可笑!

望着城楼上闪烁的灯火,听着音乐喷泉广场传来的歌声,一层悲凉之雾漫上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