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方言属湘方言永全片东祁小片。本书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历时、共时角度着重对祁阳方言全浊声母今读及清化、古来母塞化、高元音擦化、鼻音韵尾演变、历史层次等语音现象进行了深入考察,尝试通过比较来深化我们对祁阳方言甚至湘方言某些音类演变的认识。
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绪论共分五节,第一、二、四、五节简要介绍了祁阳县的历史沿革、地理人口概况及研究材料来源、凡例等。第三节重点介绍了祁阳方言归属及语音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对本书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做了一个前期梳理。
第一章为祁阳方言语音概况。本章细致描写了现代祁阳方言音系,运用语音格局方法描写了祁阳方言元音声学空间。针对祁阳方言语音内部差异,绘制祁阳方言地图以直观展示语音、词汇差异的地理分布。此外,本章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音实验结果,列出祁阳方言新派同音字表。
第二章是祁阳方言声母研究。重点研究祁阳方言全浊声母及古来母字今读塞音现象。祁阳方言保留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古全浊声母系统,本书着重探讨了祁阳方言全浊声母声学特征及其音值,并将其与其他湘方言全浊声母进行了横向比较。在此基础上,本章统计了祁阳方言浊声母字清化比例,结合湘方言其他各片全浊声母清化类型及条件,提出祁阳方言全浊声母清化模型,并结合方言实例予以证明。第二节重点分析了古来母塞化的条件、类型及其机制,证明了古来母塞化现象是一种后起音变现象。
第三章是祁阳方言韵母研究。本章主要研究了祁阳方言元音擦化、鼻音韵尾两类现象。高元音[i]、[y]擦化导致中古同音类的声母今读分化,其音变结果通过词汇扩散方式实现,受强势普通话影响,青少年层出现“回头演变”。鼻音音位分单字音、边际音、派生音,边际音、派生音受单字音底层音位规则制约。
第四章是祁阳方言声调研究。本章采用声调格局方法对祁阳方言单字调、连读变调进行声学实验统计分析,运用社会学方法对祁阳方言各年龄层次单字调、两字组连读变调进行动态分析,详细分析了祁阳方言新老派声调调类、调值、调型特点。
第五章是祁阳方言语音历史研究。本章运用历史层次理论,梳理祁阳方言声韵音类历史层次,结合地方志方音记载和方言今读,分析祁阳方言部分音类140多年来的音值变化。
结语总结了制约祁阳方言语音演变的一些规律,指出了研究中的创见部分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