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世人,一双肾

第一节 有“备胎”的肾

肾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可以生成尿液,排出人体多余的水分、新陈代谢的废物、进入人体的毒素,并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等,同时具有内分泌功能,为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肾的解剖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有两个肾,左、右侧各一个,外形似蚕豆;外观表面光滑,呈红褐色,外有被膜;中国成人肾的长、宽、厚度分别大约为10.5~11.5cm、5~7.2cm和2~3cm,位于腹膜后上部,脊柱的两旁,因右肾与上方的肝脏相邻,故右肾较左肾略低,成年男性一个肾质量约为100~140g,女性略轻。肾的外缘隆起,内缘凹陷,凹陷的中央称为肾门,内有肾盂、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它们由此进入肾里面。如果把肾从纵轴切开,可看到两层,外层为肾皮质,内有许多细小红色点状颗粒,即起滤过作用的肾小球;内层呈暗红色为肾髓质,内有许多细小条纹即发挥重吸收功能的肾小管。

肾单位是肾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约有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其中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损伤、患病或正常衰老的情况下,肾单位的数量将逐渐减少。40岁以后,功能性肾单位的数量每10年大约减少10%,但在正常情况下,剩余的肾单位足以完成正常的泌尿功能。

值得提出的是,当我们一侧的肾完全没有功能或者有了病变需要切除(如出现肾广泛裂伤等急性肾损伤,严重的肾积水且病肾已经无功能等),而另外一侧的肾在完好的状态时,我们切除病变的肾,另一侧的肾也可以完成肾的生理功能,所以说我们的肾是天生带着“备胎”而来的。

二、肾的生理功能

肾对体内的各种代谢产物、毒素及大部分有害物质的排出以及维持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调节内分泌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

我们的人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这些废物主要经肾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我们摄入的一些药物如抗生素、造影剂等经人体吸收、分布、代谢后也随之排出。

肾小球具有滤过功能,滤过功能是肾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肾功能的参数。肾小球滤过率成人静息状态下男性约为120mL/(min·1.73m2),女性约低10%,其与年龄有关,25~30岁时达到高峰,此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主要取决于肾小球血流量、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面积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因素。

肾小管具有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近端肾小管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髓袢在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远端肾小管,特别是连接小管是调节尿液最终成分的主要场所。

肾接收的血流灌注约占全心输出量的25%,肾小球每日滤过生成180L的原尿,其中电解质成分与血浆相同,里面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多肽类物质、水分、钠、氯及肌酐、尿素、尿酸及其他代谢产物等许多成分。随后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过程中,原尿中99%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氨基酸、大部分的电解质及碳酸氢根等被重吸收回血液,形成终尿约1.5L,排出体外。

总结一下,尿生成的三个基本过程:①血液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形成超滤液;②超滤液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选择性重吸收到血液;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最后形成终尿。肾形成尿液受神经、体液和肾自身的调节。

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人体内的细胞必须在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体液环境中才能正常活动,因此维持体液环境的稳态对人体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这就包括了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肾在维持体液平衡、机体内环境稳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血液中的水,钠、钾等电解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后形成原尿,原尿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后大部分被重吸收,小部分电解质随尿液排出,起到了维持水、电解质稳定的作用。

细胞外液的正常pH值为7.35~7.45,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可以将体内除二氧化碳以外的所有酸性物质(固定酸)排出体外,从而保持细胞外液的pH值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

3.调节动脉血压

① 肾产生肾素,通过影响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血压的调节。

② 肾通过调节水、钠的排出量,来改变循环血量及心输出量,从而达到调节外周血管阻力及血压的目的。

③ 肾生成激肽和前列腺素等,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的调节。

4.内分泌功能

肾同时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能够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此来调节人体的各种正常的生理活动。

(1)合成和释放肾素

肾素是一种蛋白酶,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颗粒细胞)分泌入血,作用为促进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并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后者刺激醛固酮分泌,产生“保钠保水排钾”的效应,并强烈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Ⅱ在氨基肽酶作用下,自氨基端去除天冬氨酸,形成血管紧张素Ⅲ,后者的主要作用为促进醛固酮分泌。

(2)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由肾生成,经血运到骨髓,可刺激骨髓红系增殖及分化,调节并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合成。肾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受肾皮质和外髓局部组织氧含量调节。

(3)产生1α-羟化酶

25-羟维生素D3在1α-羟化酶作用下形成的1,25-二羟维生素D3,是生物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3能通过调节胃肠道钙磷的吸收、尿排泄、骨转运、甲状旁腺素分泌等维持血钙磷平衡,保持骨骼正常的矿物化。

(4)生成激肽和前列腺素

① 生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主要包括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A(PGA)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由肾髓质和肾皮质合成。PGE-2可拮抗抗利尿激素作用,抑制收集管对水的再吸收及抗利尿激素所引起的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同时PGE-2可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血压下降。这与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相反。PGA的作用与PGE-2相似,PGF-2α的主要作用为收缩血管。

② 生成激肽类:在肾皮质经激肽释放酶水解作用,由激肽原生成。激肽释放酶分别来自肾和血浆。因来源不同,水解激肽原所生成的激肽也不同,在肾主要为赖氨酰缓激肽,其作用为促进平滑肌收缩,扩张小动脉,降低血压,同时可刺激前列腺素分泌。肾素、醛固酮及激肽在肾代谢中的作用可互相调节。

(5)对其他内分泌激素的降解

如胰岛素、胃肠激素等,当肾功能不全时,这些激素的半衰期明显延长,从而引起相关的代谢紊乱。

5.肾的糖原异生作用

肾是除肝脏外,唯一具有糖原异生能力及向血中释放葡萄糖的器官,肾皮质中具有克服糖原异生过程中的三个“能障”(即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限速酶体系。在正常状态下,肝脏是糖原异生的主要脏器,但在饥饿状态下,肾的糖原异生作用显著加强,亦称为糖异生的重要器官。

6.肾与氨基酸代谢

研究表明,正常肾参与氨基酸代谢。在正常肾组织中,苯丙氨酸羟化为酪氨酸,甘氨酸转化为丝氨酸。当肾功能受损时,上述两类转化亦受破坏,导致血浆游离酪氨酸和丝氨酸的浓度降低,血浆和肌肉中苯丙氨酸/酪氨酸比例和甘氨酸浓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