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医院营养专家:肾病饮食调养一本通
- 刘英华 李惠子主编
- 3435字
- 2021-12-24 18:07:39
第二节 谁伤了你的肾?
一、常见的各种肾病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组病变累及双侧肾小球的常见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是急性起病,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如扁桃体炎、猩红热和脓疱疮等,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在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基础上,肾功能减退快速进展。多数患者有上消化道感染病史、接触某些有机化学溶剂、碳氢化合物如汽油等,也能由丙硫氧嘧啶和肼屈嗪等药物引起。
(3)IgA肾病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及IgA沉积为主的肾小球疾病,是我国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也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男性为多见。其特点是起病隐匿,常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往往体检时才发现。有些患者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肉眼血尿,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肉眼血尿,常为无痛性,可伴有蛋白尿;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和肌肉疼痛等。
(4)肾病综合征
诊断标准: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其中前两项为诊断的必备条件。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多种病理类型所构成,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多发生在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如过敏性紫癜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5)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是指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或)轻至中度蛋白尿,不伴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的一组肾小球疾病。临床多无症状,常因发作性肉眼血尿或体检提示镜下血尿或蛋白尿而发现,无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可于高热或剧烈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血尿,短时间内消失。
(6)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最终将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的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多数起病缓慢隐匿,早期患者可无特殊症状,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和食欲缺乏,水肿可有可无,一般不严重,血压正常或轻度升高,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
2.继发性肾病
继发性肾病是指肾外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疾病导致的肾损害。
(1)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损害。约50%以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是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除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外,还伴随有肾表现,不同患者差异大,可为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或表现为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30%~40%的患者可出现肾损害,而2型糖尿病中约5%的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糖尿病肾病。除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肾功能的进行性减退。
(3)血管炎肾损害
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疾病。血管炎肾损害在我国以老年人多见,常有发热、疲乏、关节肌肉疼痛和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呈阳性。肾受累时,可有血尿,多伴蛋白尿,肾功能受累常见。本病为多系统受累,常见肺、头颈部和内脏损伤。
(4)高尿酸肾损害
高尿酸肾损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及尿酸性肾结石。急性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多表现为少尿性急性肾损伤,常发生在放、化疗后1~2天;慢性高尿酸血症性肾病多表现为间质性肾损害,通常患者存在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常反复发作痛风,早期没有明显表现,尿蛋白阴性或微量,逐渐出现慢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主要表现为肾梗阻,常见的症状是肾绞痛和血尿,部分患者体检时发现结石。
3.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为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多为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引起。多有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也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4.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为由各种病因引起短时间内肾功能快速减退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重者出现多系统并发症,是常见的危重病症。常因大出血、烧伤、创伤休克、肾毒性药物、尿路梗阻等多种因素引起。患者的症状与临床分期有关,明显的症状常出现在肾功能严重减退时,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和尿色加深,病情进展时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
5.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疾病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常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表现也不一样,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痛、夜尿增多、食欲减退等轻度不适,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急性左心衰、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1.血尿
尿外观表现为尿色加深、尿色发红或呈洗肉水样(称为肉眼血尿),也可是尿常规检查时尿红细胞阳性。
2.蛋白尿
蛋白尿常表现为尿泡沫增多,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尿蛋白阳性。
3.水肿
水肿是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肾性水肿多出现在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身体下垂部位,如脚踝和颈前部位;长期卧床时则出现在骶尾部。
4.高血压
高血压是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仔细检查有无肾性疾病,确定是否为肾源性高血压。
三、导致肾损伤的原因
1.不合理用药
许多中药材,如雷公藤、关木通、牵牛子、苍耳子、罂粟壳、生草乌、使君子、青木香、广防己等都伤肾。如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等肾毒性成分,服用会给肾带来巨大的伤害。还有一些抗生素、抗肿瘤的化疗药物、抗癫痫药物等,都对肾有毒副作用。所以,服药不宜过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2.生活饮食起居不规律
科学的调养、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营养、规律的生活,这些对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相反,如果经常熬夜、过度劳累、暴饮暴食或节食、营养不良、运动过度或方法不当,这些都会对肾造成一定的伤害。
3.情绪焦虑,压力过大
患有肾病的人,尤其是尿毒症患者,因为病程较长,或由于久治不愈等诸多原因,导致压力累积,就很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使大脑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肾病的康复极其不利,也极容易拖垮患者的身体。因此,懂得调节情绪,也有利于对抗疾病。
4.房事过于频繁导致肾虚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房事对肾的影响。房事过于频繁会导致肾精耗损,进而导致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而肾虚是多种内伤疾病的发病基础,因此,要规范好房事频率,不可过频,这样对肾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
5.摄入过量的蛋白质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建议,正常人体每天每千克体重的蛋白质摄取量应为1g。假如一个人标准体重是50kg,那么他每天应该摄入50g蛋白质。如果过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类的食物,如肉、蛋、奶等,就会对肾造成负担和伤害,因此膳食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6.食入过量的盐
摄入过多盐会加重肾的负担,尤其是某些零食盐分含量过高,如吃炸薯片、方便面等会让人不知不觉吸收过量的盐分。而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代谢的,如果摄入过多,肾的负担就会加重,再加上钠会导致人体水分不易排出,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负担,因此导致肾功能减退,从而造成慢性肾病。
7.暴饮暴食,饮食无节制
现代人生活质量提高了,饮食条件也变好了,往往就会吃下过多的美味佳肴,而摄入的食物最终都会产生尿酸和尿素氮等物质,这些废物大多数都会经过肾排出。如果饮食无度,无疑就会增加肾的负担,使肾的工作量增加,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肾病。
8.常常憋尿导致感染
有些人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上厕所,而长时间憋尿。如果经常憋尿,尿液在膀胱里储留会越来越多,膀胱肌肉会因扩张而损伤。因此尿液的储留时间太久,会导致细菌繁殖,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对肾的危害性极大,千万要注意避免。
9.经常长时间不喝水
肾负责调节人体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排泄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废物,并生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肾正常工作需要足够的水分进行辅助。充分喝水可稀释尿液,保护肾,有利于充分排出废物和毒素。如果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