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京津冀口岸港口物流效率研究

口岸港口是集对外贸易和国内货物运输功能为一体的交通枢纽。港口物流效率研究属于微观层面的研究,是指研究在港口物流活动中,投入资源转化为产出结果的能力。本章以京津冀4个口岸港口——天津港、唐山港、黄骅港、秦皇岛港为研究对象,选取港口泊位、万吨级泊位数、泊位长度、港口年设计通过能力作为投入指标,选取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作为产出指标,运用DEA及Malaquist指数方法,并通过对比长三角中的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和珠三角中的广州港、深圳港的物流效率,通过计算得出:2013—2018年天津港的物流效率一直处在波动状态;秦皇岛港物流效率下降趋势明显;2013—2016年唐山港和黄骅港的物流效率呈下降趋势,但从2017年间则开始保持提升状态;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口岸港口相比,京津冀4个口岸港口整体物流效率较低,在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中,主要是规模效率低下。通过对京津冀4个口岸港口的货物年吞吐量和年设计通过能力对比分析,可以发现4个口岸港口存在货物实际吞吐量小于设计通过能力及不匹配的问题,且4个口岸港口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同向竞争,没有形成明确的分工和协同发展,导致这4个口岸港口整体物流效率不高。因此,要提升京津冀口岸港口物流效率,关键是解决港口物流供给与实际业务之间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必须明确各个港口的定位,适度放缓口岸港口物流供给,开拓物流业务,提升物流效率,同时,建立健全统一的领导协调机构,推进口岸港口信息化建设、提高口岸港口科技水平,真正实现京津冀口岸港口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