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身边,蒲霜发现竟然没有一个能有战略眼光的人可与自己商议,全是一些目光短浅的莽夫,吕布、魏延、张承、韩乐、贾复、高翔等等,有一个算一个,仿佛他们每个人都对目前的状况很满足。
唯一一个可以算得上有些远见的魏昌,现在也还在骑虎山的村寨,不在身边。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经过今天的这件杀人案,蒲霜总觉得李家早晚会对自己有所行动,不管结局如何,对彼此来说都不算是好事。
李家在城中的势力是强大而根深蒂固的。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李家能隐忍,魏国朝廷也早晚会派大军来清剿自己这一群人;或许魏国大军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不能团结城中的所有力量,城池必破。
蒲霜的人生信条是: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城破,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当然,如果能保住城池,那自然是最好的。
思来想去后,蒲霜觉得现今营寨中唯一能给自己出出主意的人或许只有毛卉。
在张承身旁坐下后,蒲霜先是对众人说起了杀人案的经过和结果,听得大家都紧张而倒吸了一口凉气,最后甚是欣慰地叹道:“好在保住了那个吴术,否则高将军会迫于压力而与主公暗中交恶。”
回想起来,高翔好像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说话,似乎就是在看蒲霜的表现。
真是令人感到头皮发麻。
蒲霜皱着眉头问:“你们觉得这是巧合吗?”
张承没有说话,蒲霜只好望向毛卉。
毛卉抿嘴微蹙眉头,说道:“这很明显是有人故意做局。”
蒲霜也有此怀疑,遂继续问道:“若真如此,以夫人之见,该如何应对?”
毛卉欠身而答:“依圣人之训,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蒲霜不懂,张承不懂,贾姌更不懂了,这和当今的情况好像一点也不沾边,听得大家都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的,差点都以为毛卉在答非所问。
低头在心里反复默念了多遍后,蒲霜有所领悟,似懂非懂地慢慢抬头看向毛卉。
毛卉低眉垂首,竟显得腼腆害羞,娇艳欲滴。
一时间看得蒲霜有些心猿意马,无意间瞥见贾姌时,他猛然清醒,问道:“夫人的意思是说要先约束帐下人马?”
蒲霜认为毛卉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周易六十四卦是一个道理,是要看时机的。
所谓时机,就是现在的情况。
齐家,就是现在的时机。
毛卉缓缓抬眼,微微一笑,轻轻点头:“主公目达耳通,一语中的。妾身正是此意。”
这和蒲霜完全想到一处去了。
可是,该如何约束呢?
这才是蒲霜最想要的答案。
毛卉说:“主公最担忧的不过就是高将军帐下的那支人马,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匪性难改,若是长久留在城中,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祸来。主公可借今日之事,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说这话的时候,毛卉表现得异常冷静、平和,没有丝毫波澜。
在座的人听了都觉得无比震撼和胆寒。
张承激动得从床上翻滚了下来,咳嗽不止,虚弱地问道:“夫人何出此言?”
可把众人吓坏了。
毛卉、蒲霜同时冲过去,一左一右地将张承扶了起来,两人的手在张承背后不慎触碰到了,一股电流激起,传向两人身体,全都为之一震。
毛卉避开蒲霜那炽热、惶恐、心虚的眼神,轻轻将张承重新放平在床上,而蒲霜则立在一旁有些不知所措地看着。
贾姌没动,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幕。
“夫君为何如此激动?”毛卉满眼心疼地看着张承。
“自己人,杀不得。”张承仿佛在哀求般说道。
毛卉莞尔一笑:“夫君误会了。我说的杀一儆百不是要杀人,而是希望主公……”说着,毛卉回头望了一眼蒲霜,随即立马回头,继续说道:“借此立威,让营中所有人都必须知道谁才是他们的主公。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军中亦无二主。高将军既然弃恶从善,带领擒龙寨部下投了主公,就不应该独立其外。”
听了这番解释,蒲霜也暗自轻松了下来:原来自己也曲解了她的意思。
张承也渐渐平息,说道:“主公,夫人所言甚是,还请三思。”
提到高翔,蒲霜就觉得有点头疼,他不像魏延是个“叛将”,也不像马岱是个“败将”,他对于蜀汉朝廷还有恩情,他还有退路。
忠臣不事二主。
想要高翔如魏延、马岱那样真心实意地认自己当主公,恐怕只有绝了他的后路才行。
可蜀汉朝廷一日不灭,这后路就断绝不了。
蒲霜隐隐记得,诸葛亮死后,蜀汉朝廷还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等几十年?
蜀汉朝廷没灭,自己就已经先亡了。
蒲霜颇为无奈地说道:“夫人言之有理不假,但人心难俘,哪有说的那么简单。”
张承哑口无言。
毛卉回头眼神坚定地看着蒲霜:“何不效仿高祖皇帝‘约法三章’?”
当年刘邦攻入咸阳后,秋毫无犯将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将十万大军撤驻城外霸上。
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如今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法律便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
父老、豪杰们对此都表示拥护。
见众人还有疑惑,毛卉又说:“我朝武皇帝曾说: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正,以刑为先。主公与军‘约法三章’是为礼,诸人有犯而必治是为刑。此举不仅能在名义上一统全军上下,还能将害群之马剔除其中,一举两得。”
张承立马接话道:“甚是。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正言顺,与周天子的分封天下大同小异。
虽然如此,但也打开了蒲霜的思路,在当前情况下,可行。
只是这事还需要事先与吕布、魏延、高翔等人商议才行,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在军中造成势力对立的局面。
事不宜迟,蒲霜与贾姌拜别了张承、毛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