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队精进五项修炼:团队成长的45个关键技能
- 舒瀚霆
- 3476字
- 2025-02-17 17:37:33
限时表达法:如何30秒内俘获听者的心
有一次在杭州讲课时,一位老板跟我说,他每个星期五下午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办公楼的电梯,就算让他整天蹲在里面都可以。我问他:“为什么有这个癖好?”他说:“因为麦肯锡的电梯理论要求阐述方案、汇报工作在30秒内完成,每个部门周五都要来汇报工作,我多想让他们来电梯里找我,电梯运行一趟30秒,就算在30秒内汇报不完,也要换下一位。”可见,老板多么希望下属能快、准、狠地汇报工作。
限时表达,尤其在30秒内就将事情说清楚,对职场人是一种考验,也是职场人亟待提升的能力。接下来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解释如何提升限时表达的能力:
第一,30秒表达的策略。
第二,倒计时表达的训练。
30秒表达的3个策略
用30秒表达有两种要求:
第一,强调表达者要有概括提炼的能力,一开口就要说结论、直奔重点,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重点表达清楚。对应的方法是“结构表达法”中的“结论先行”。
第二,强调表达者一开场就要展现魅力和爆发力,俘获听者。这种情况多应用于陌生的沟通场景,这是本节的重点。
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叫第一印象理论,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初次接触某人、某事时所产生的即刻印象输入人们的大脑后,会先入为主,影响人们之后对该人、该事的认知。第一印象理论在职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一般来讲,一次完整的面试要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对于是否给应聘者进入复试的机会,面试官在前面30秒到60秒之间基本就会做出决定。后面的面试时间用来干什么呢?更多的是通过沟通、提问来印证他的决定。
第一印象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心理定势,一旦这种心理定势形成,人们就只能看到那些符合这种心理定势的行为。因为人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证明自己是对的,如果你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很差,后面再努力或者进行补救,也几乎无法逆转他的想法。因为面试官的心理定势已经形成,他只能看到符合他的决定的那些行为和信息。
第一印象理论对于表达者的启发是:前30秒的开场对能否打动听者至关重要。这也印证了那句俗语—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也可以用飞机起飞的过程类比表达开始的30秒来感受其重要性。飞机起飞的过程是飞行中最危险的阶段,飞机必须通过加速克服地心引力,拔地而起。表达时也一样,开场是最关键的,一开始就抓住听者的注意力,在那之后的表达才会相对轻松自如。
既然开场的30秒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表达时如何开场,才能建立好第一印象呢?给大家推荐3个开场策略。
1.用自我介绍开场
自我介绍是最常规的开场方式,尤其适用于交流双方对彼此比较陌生的时候。自我介绍看似简单,但要介绍得出彩,让听者印象深刻,其实是很有难度的。其重点在于,要突出表达者的关键信息,找准自己的信息与表达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位做培训的学员,他现在做的主要培训业务是家庭教育培训。他在给学员上课前做的自我介绍就非常有特点,也很有力量。他每次介绍自己时总会用三句话开场:
李老师过去18年来,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做培训;李老师过去10年来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做教育类的培训;李老师过去6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给父母做家庭教育培训。
无论在哪儿开课,当他说完这3句话时,所有学员的目光都会齐刷刷地聚集到他身上。
2.用段子或金句开场
段子和金句,是激发听者兴趣的好方法。
段子的特点是既有趣,又能生动地表述细节,引起听众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探索欲,让他们想继续听下去。发言时,一开场就讲一个与自己想说的话题相关的段子,能激发听者的兴趣,比如我开头讲的“老板喜欢蹲电梯”的段子就不错。下次,如果大家需要给一个集体做培训,或者在会议上讲一件重要的事,就不妨尝试把内容转化成段子,快速聚集听者的注意力。
我们还可以在开场时就抛出一句金句。金句有天然的聚集力和感染力。市面上那些传播得很广的文案,哪个不是金句构成的?一开口先抛出一个金句,就像往平静的湖面上投了一颗石子,这颗石子再小,也能激起涟漪。“金句抛得好,关注少不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介绍“限时表达法”时,就可以这样开头:“时间限制是表达的紧箍咒?不,学会‘限时表达法’,让时间为表达添彩,而不是添堵。”这样的金句自然使人印象深刻。
金句从哪里来,这里给大家提供两个小贴士:引用、模仿。
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文章中的或者名人、老师说过的金句。
我们在看文章或者听课时,一旦觉得哪个句子很经典,就可以随手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模仿、改造一些知名的金句。像“沟通是职场的第一生产力”模仿的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当然,我们也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金句。
我有个客户就很喜欢用“一……就……”的逻辑来创造自己的金句。
在一次总裁社群活动中,轮到他说话时,他一开口就抛了一句:“找‘蓝海’,有时是需要逆向思考的。因为,观念一转变,市场一大片。”立刻就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过来了。
3.以讲话的目的开场
无论表达什么,在开场的30秒内都要交代清楚讲话的目的,这是听者最关心的。表达者将目的讲得越清楚,听者对接下来的观点和方法的接受程度越高。
比如,当高管想给公司的中层干部做上传下达方面的培训时,就可以这样开场:
今天我想跟在座的各位中层干部聊一聊如何做好上传下达,中层干部是公司上下沟通的桥梁,上传下达的效率关系着在座每一位的业绩,上传下达的好坏也关系着我们公司的兴衰成败……
表达者在开场表明目的时,切记要以听者为中心,强调本次讲话对听者、对公司的重大意义。给大家提供3个表达“目的”的句子,供大家参考:
“我们在________方面好像碰到了一些状况。”
当我们遇到麻烦事,想要用委婉的方式传递坏消息时,就可以在敲开领导的门后,从容不迫地说出这句话,然后再和领导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
这样的句子,直截了当,用在会议上再好不过了。
“我有两个想法,想跟各位分享。第一,_______;第二,_______。”
这样的句子在头脑风暴会、方案探讨会上是非常好用的。
大家看,“我有两个想法,想跟各位分享”是不是比“我有两个意见要说”更容易让人愿意往下听,而且这样的话是不是更有助于营造融洽的探讨氛围?
除了上面的3种开场策略,激发听者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提出一个好问题,和听者做一次轻松的互动,讲一个30秒的小故事……我们在开场时激发不了听者的兴趣,就很难让听者在后续的过程中持续关注。
倒计时表达的3个技巧
在职场中表述事情会经常用到倒计时。比如,在工作研讨会上,领导说,给每个人5分钟的时间发言。这时,大多数人的发言时间会不足5分钟,这部分人无法充分利用这5分钟,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而另一部分人一旦打开话匣子,就会滔滔不绝,根本刹不住车,觉得5分钟不够用;还有一部分人能踩点说完,但在他们表述时,不乏为了把内容说完,语速越来越快的状况。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训练倒计时表达。
大家可以通过3个步骤训练倒计时表达。
1.明确自己的表达节奏
从简单的“1分钟讲话”开始练起。用手机倒计时软件设置1分钟的时间,打开录音功能,在不看时间的情况下,按照自己准备的内容和说话节奏,讲话1分钟。当铃声响起时,停止讲话,计算一下自己说了多少个字。通常情况下,普通人1分钟说200~280个字。反复听几遍自己说的话,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调整,需要调整的是内容,还是语速。
2.反复训练
用调整后的内容和语速,再进行“1分钟讲话”的练习。虽然练习本身是枯燥的,但是只有在练习中反反复复地调整,才会对倒计时有感觉。
3.建立时间感
熟练掌握“1分钟讲话”的方法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倒计时2分钟、3分钟的表达练习。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明确知道自己在固定的时长内可以表达多少内容,从而建立时间感。比如,能用1分钟讲清楚产品后,就可以开始训练用2分钟讲清楚产品和品牌;能用2分钟讲清楚产品和品牌后,就可以开始训练用3分钟讲清楚产品、品牌和企业文化。
时间感就像学习英语时的语感和游泳时的水性一样,是驾驭能力的体现。获得这种能力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它也可以帮助我们随机应变、灵活把控时间。比如领导说“麻烦你再讲5分钟”时,我们不看表,也能知道如何把控这几分钟。
想要轻松驾驭表达时间,想要在众人面前表达得出色,想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表达高手,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功夫没下到位,是绝对不可能取得成果的。所以,只看完书、听完课是远远不够的。大家还需要认真完成作业,刻意训练每个方法,让这些表达方法根植于身体里,融化在血液中,展现在嘴巴上。
核心要点
这一节主要讲了两种限时表达方法:
第一种是在30秒内,用自我介绍、金句或段子、表达目的的句子开场,引起听者的兴趣,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种是倒计时表达,把控好表达的节奏,在反复训练中建立时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