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后。
魔都银山区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室。
“原来你就是方涛啊,主任交代过,中医药大学高材生……”
一位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医生,从椅子上起立。
他叫唐鹤立,是一名中医科主治医生。
“老师好,我第一天来医院,希望多多指教!”方涛微微躬身,一脸虔诚道。
他和华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到区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委托规培。
在区卫健委登记,以及办妥备案手续后,方涛今天一大早就来到医院。
先是到医院人事科报到,填写个人资料,然后领了大白褂和一些办公用品。
方涛毕业于中医药大学本科,去年已经考出《医师资格证》。
他在自家药铺,有7年临床和抓药经验,也获得了中医专长执业医师证,不过这个证,只能在民间行医。
方涛知道委托规培的机会来之不易,一个非附属医院大学本科生想要规培,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有资质的三级综合医院,机会弥足珍贵。
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
对于他来说,从药铺,到大学,再到公立医院,一步步拓展了他的医学视野。
只要三年之后,完成规培,那么他未来从医之路,将一片光明。
这里的中医科室,是他职业生涯,新的起点。
“咱这中医科室条件比较一般,可别见怪……”
唐鹤立医生谦虚道。
他受主任委托,让他先带一下方涛,由于是临时接到任务,一方面时间上比较仓促,一方面他也没有这方面经验。
方涛在门口看了下,老式门框,斑驳墙面,还有蓬头垢面空调挂机……
一眼望去,满满年代感,像是上个世纪的装修风格。
银山区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综合性三乙医院,无论是医师资源还是硬件条件,在同类医院中,算是中下水平。
如果不是得益于直辖市的行政级别,改制后的银山区第三人民医院,也就与县级二甲医院,不相上下。
当然,硬件只是医院一个方面,关键还要看医师水平。
但是无论如何,它毕竟是一家三级医院,方涛没什么可挑剔的。
能有机会进来规培,已经是千恩万谢,外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挤破头皮进来。
“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我是来学习的。”方涛客气道。
嘴巴上虽然客套,但他心中,还是有阵阵凉意。
问题关键是,这是一家综合性医院,有急诊、内科、外科、心血管科、骨科、泌尿科等等,以西医为主,中医科设施简陋,也可以理解。
但是在医院对外简介上,根本没有关于中医科的介绍。
要不是政策规定,三级医院必须开设中医科,恐怕中医科这块“牌子”,要不要都无所谓。
医院近几年,陆续新建了住院大楼,门诊大楼,翻新了急诊大楼……
不过中医门诊科室,安排在急诊大楼后面的,一幢老式破旧附楼中。
一楼是老年康复科,二楼才是中医门诊。
患者要是不询问,或是第一次挂号,基本上找不到中医门诊。
还有很多老年病患,在老年康复科诊治后,才知道医院二楼还有这么个中医科。
所以中医科,在综合性医院的位置,比较“尴尬”,处于末流中的末流……
此外,华阳镇上,还有一家本地中医专科医院,以及一家市三甲中医院分院。
患者喜欢看中医的话,一般会去中医专科医院,里面内科、骨科、儿科、妇科等,科室齐全,专家坐镇,名师荟萃。
如果患者去综合性医院,多半是奔着西医去的。
有多少人会在综合性医院,来看中医门诊?
就好比在南翔小笼店,点一份“咖喱牛腩”……
对于方涛来说,还有一件事更尴尬。
方涛报的是全科规培,但他是学中医的,按照规定,主要是在中医科规培,适当在其它科室流转。
但是规培的话,一般先在住院部,在病房里抄病例,跟着带教医生学习。
尴尬的是,这家医院没有中医病房,只有门诊,那就只能先在门诊待着了。
虽然有种种“不如意”,毕竟万事开头难,方涛还是抱着乐观态度。
他是来规培的,来学习的,不是来挑肥拣瘦的,还是那句话,没啥好挑剔的。
多看、多想、多思考,跟着带教老师,以及其他医生,多请教,多积累临床经验。
“今天主任不在,我就给你介绍下科室的,其他两位老师。”
于是,唐鹤立领着方涛,往右边走去。
“这位是姚云岚,和你一个大学,中医硕士……”
“学姐好!”
方涛上前道。
“不客气,我们中医大,每年都出人才!”姚云岚道。
她今年38岁,有个儿子刚读初中,她是从外地嫁到银山区,成为魔都新媳妇,并且在这里安家落户。
对于她来说,做医生能够解决编制问题,而且中医活少,每天按部就班,几乎没有加班工作。
工作轻松还能照顾家里,除了待遇一般,堪比体制内。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工作稳定、轻松、压力小、社会地位高,这就已经足够了。
“这位,我要隆重介绍一下。咱们科室,最德高望重的冯老……”
刚才方涛进门时候,一眼就看见一位穿白大褂老人。
他就是唐鹤立口中的“冯老”。
“我们中医科,总算进了年轻新人了,欢迎欢迎!”
冯老名叫冯去疾,出身于根红苗正的中医世家,他的针灸和推拿技术,在本地有一定口碑。
他个子不高,一米七左右,两颊有不少老年斑,眼袋下垂,头顶白发之中,稀疏夹杂着几根黑丝。
冯老今年已经七十有一。
早些年,他开过中医馆,经营不善,后来倒闭了。
他不喜欢带徒弟,总觉得现在年轻人学中医动机不纯,就是为了走偏门捞钱。
科主任与冯老有些旧交,当初得知他闲散在家,力邀他到医院坐诊,主治针灸康复。
他在医院替人看病,不是为了钱,完全是出于对中医的热爱,发挥余热,以及作为一名医生的“医者仁心”。
虽然年逾七十,冯老精神还算矍铄,每周至少4天坐诊,无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
这是老一代中医人身上,无私奉献的一种体现。
现在中医科门诊,除了唐鹤立,女中医姚云岚,以及针灸冯老,还有一个未曾谋面的科主任陈仲谋。
偌大诊室,显得空空荡荡。
“其实咱们中医科,以前还有3位男中医,由于一些原因,相继离开了医院……”唐鹤立惋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