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宗室大棋谁执子
- 关于曹操重生成皇叔的那些事
- 归闲人
- 2137字
- 2025-05-21 09:20:26
蹄声敲碎夜霜,刘方倚在车中,抬眼望去。
今儿,这月就半轮呐……
距离计划的第一环,还差两步。
许劭这一整天都待在袁绍那,基本上把情况都摸清楚了。
明天再去会一会这袁本初。
等着徐荣把张奂接来,就可以开始第二环了。
念着刘宏那句,语焉不详的“诸王累岁襄助良多”。
他突然意识到,似乎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刘宏即位的时候才多大?
当时窦太后控制禁中,外有大将军窦武踞朝堂如虎,又掌重兵。
一个刚从稚子迈步到少年的天子,纵有再大的能耐,也不可能在短短数月间翻云覆雨。
更别说以弱龄收拢大权了……
就算宫内宦者协力一心、机关算计,也难以做到由内而外的清扫窦氏势力。
而且,恒帝死因至今未明,当年的第一次党锢,不仅是宦者与士人的争锋。
更是恒帝与世家的博弈,这也导致世家大多都被窦氏绑在一条船上。
在当时那个节骨眼,就算世家不帮窦氏,也断不可能相助宦者。
……
车辚辚,更鼓闷响。
夜风掀起车帘,刘方心中已有明悟。
当年窦武欲诛宦者,反遭族灭,表面看是走漏风声,可细细想来,败得太过蹊跷。
刘宏能在髫龄之年稳坐龙椅,应该依仗的正是“诸王累岁襄助良多”。
必有人在暗处将宗室织成了一张网,既阻了外戚掌控幼主,又借宦者之手发动了第二次党锢……
外戚的风波平定了之后,刘方才被接入宫中。
之后刘宏以恐他身份暴露为由,也极少让他接触宗室之人。
更别说四处奔波的那些年,所以他一直没有注意到刘宏与宗室之间的勾连。
他不认为当年的少年天子,有能力把各地宗王与朝中宗室拧成一股绳。
只是……
这牵头的,究竟是某位德高望重的宗王,还是几位暗通款曲的朝堂柱石?
而今夜,如此阵势,应不是场鸿门宴,可是刘宏此举意欲何为?
刘宠,通儒,唯有通晓古今、学识渊博,享誉天下之儒,才可称为通儒。
刘硕,平原王,正是他如今名义上的三兄,也是已逝的恒帝与渤海王之弟。
刘宽,宗正,九卿之一,掌管宗亲、外戚事务及诸侯王谱系,负责宗庙,还有宗室案件审理。
刘郃,大鸿胪,九卿之一,主管外交、异族事务,以及诸侯王朝见礼仪。
刘猛,谏议大夫,负责直言进谏,纠正天子过失,属专职谏官。
……
“吁——”
徐奉勒住缰绳,刘方踩着车辕落地,封谞紧随其后。
他并未急着入宫,反而仰头又望起那轮残月。
“元惑,讲讲这几位。”
封谞四顾一周后,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
“刘宠,以清廉著称,当年离任会稽太守时,许多老者追随送行,每人都要赠钱于他……”
他指尖划过上面的名字:
“可刘宠只从每人手中取一钱,既博了“一钱太守”的名头,又没有拂了民心,手段极为高明。”
“建宁元年陈蕃、窦武事发后,他接任司徒,次年又升太尉,这一步步,踩得蹊跷。”
“前些年虽已经罢官,可历任宗正、大鸿胪,两任司空,又做过司徒、太尉,根基颇深。”
刘方静听端详,封谞目光又落在另一个名字上。
“刘硕,极少露面,关于他的消息很少,世人甚至都快忘了恒帝还有这么一个王弟。”
“士林对他的评价,嗜酒贪杯,多有过失,连平原国也是由其母亲马贵人代理国事。”
“至于弘农刘宽,其父其祖皆位列三公,就算他不是宗亲,也能与弘农杨氏并肩。”
“恒帝时任尚书令,因为政宽恕享誉海内,善观星象占卜,又精算术历象,与刘宠一样,都被称为通儒。”
听着封谞娓娓道来,刘方回忆起建宁元年,刘宽在华光殿侍讲,教授刘宏的场景。
“审理渤海王谋逆一案时,可是先从这位宗正手中过了一遍?”
封谞垂首,“正是……”
“如今宫中有传闻,说他即将升任太尉……”
又是建宁元年,还与渤海王之死有关?
刘方思绪闪过,抬手示意封谞继续说下去。
“刘郃,河间一脉,与大人现在的皇叔身份同辈,算大人的从兄。”
“任大鸿胪之后,与各部胡人、各地宗室都往来密切。”
封谞顿了顿,“他胞兄刘倏,正是当年与窦氏一同商议,前往河间迎立陛下的那位”
“当年迎陛下继位,本是大功一件,可是被被侯览、王甫设计陷害,惨遭截杀。”
“此案也是发生于建宁元年。”
话落,刘方的脸色随之一暗。
“最后的这位刘猛,也担任过宗正,是上一任的司隶校尉。”
“熹平元年,因“朱雀阙诽谤案”被贬为谏议大夫,之后段颎接任司隶校尉。”
“第二次党锢又因包庇士人遭弹劾……自建宁元年起,便与党人往来密切,与曹节、王甫势同水火。”
刘方忽然轻笑,“元惑……”
“可感觉,这刘猛与子将有些相似?”
封谞颔首,“大人的意思是……”
“他便是陛下选出的,如许子将一般,在士人中的暗子?”
刘方并未作答。
残月西斜,他望向宫墙方向。
建宁元年……太平变故……宗亲夜宴……
刘宏这是要把这盘蛰伏的大棋,在他面前掀起一角吗?
……
刘方的靴底碾过丹墀青砖,脚步如鼓,在梁柱间往复回荡。
远远望见张让,还是提着灯,眼角带笑的模样。
他迎上前来,引着刘方一步步踏入殿中。
只是刚踏入殿中。
便听到一声“皇叔”,一声“元义公”。
唤皇叔的正是端坐正中的刘宏。
称呼元义公的是坐在最下位,一位身着青衫、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应是谏议大夫刘猛了。
刘方还未回应,忽又听得四声“贤弟”接踵而至,让他一时有些发怔。
右列首位,平原王刘硕斜倚在席位上,面上带着几分轻佻的笑意,正朝着他拱手。
次位的大鸿胪刘郃,长髯垂胸,一脸正色,亦是含笑开口。
这两人唤他贤弟,倒还在情理之中,毕竟论起这明面上的宗族辈分,彼此间确有几分亲厚。
可左列首位与次位的两位这般称呼,却让他有些招架不住。
次位老者虽已鹤发苍苍,却精神矍铄。
而那首位……是一位比次位更老的老者……